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动态

SOHO中国盈利之困 二次转型能否“破冰”?

2017-02-18 17:03:31

  原标题:SOHO中国盈利之困:半年纯利同比大降9成

  转型3年 SOHO中国盈利之困

  半年纯利同比大降9成 业内称其面临扩大受限

  每当SOHO中国遭受事迹下滑,SOHO中国董事会主席潘石屹总会将缘由归结于“转型”,3年过去了,潘石屹的转型阵痛仍在继续。

  SOHO中国近期公布的2015年度中期事迹公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额仅为3.93亿元,同比降落约92%,实现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核心纯利约7200万元,同比降落约94%。

  不过, SOHO中国在公告中称,这是业务转型后事迹中首次不包括物业销售的贡献。

  “实际上,与2014年相比,今年以来SOHO中国在物业销售上大幅缩水,没有整售项目,散售项目大部份也已进入扫尾阶段,因此今年SOHO中国的事迹中其实不包括物业销售的贡献。”业内1位分析人士指出。

  盈利同比降9成

  对潘石屹而言,在上半年的事迹中,能够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租金收入的上升。

  SOHO中国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租金收入约4.39亿元,同比上升约168%;毛利率约为75%,较2014年同期提高约25%,预计下半年的租金收入将继续爬升。

  “如果从同比增幅看,租金收入的比率上升较快。这反应了随着部份物业陆续交付使用,相应的招租范围在增加,进而会带来租金收入的提高。”SOHO中国的1位高管告知记者。

  SOHO中国现有6个正在市场进行租赁的项目,总可租面积约52.21万平方米,期内出租率到达约73%,其中绝大部份在最近1年内进入市场。

  其中,北京望京SOHO塔3和上海SOHO复兴广场已于2014年9月份竣工,截至2015年6月30日已接近满租。北京光华路SOHOII项目和上海腾空SOHO项目均于2014年11月竣工,期内出租率分别到达48%和41%。

  但相比租金收入,SOHO中国在盈利能力方面则出现大幅降落,上半年SOHO中国实现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纯利约1.35亿元,相比2014年同期该金额约为26.97亿元,降落约95%。

  对上半年营业收入与核心纯利出现的双降,SOHO中国公告称,期内营业额大幅降落的主要缘由是团体业务由“开发-销售”转型为“开发-持有”,从而致使物业销售收入降落。

  “SOHO中国转型后,可用于销售的项目愈来愈少,现有的业务基本都转为出租业务,部份项目在最近1年才交付使用,因此事迹上还不能反应出来。”上述SOHO中国高管表示。

  而据SOHO中国2014年事迹报的数据显示,2014年,SOHO中国的营业收入为60.98亿元,其中,物业销售收入就到达56.74亿元,租金收入仅为4.24亿元,租金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只有6.95%。

  早在3年前,SOHO中国就宣布开始转型。潘石屹在2012年年中时称,未来3年公司将逐渐告别1直以来散售的商业模式,改成租售并举,并逐渐提高自持物业的比例。但3年来,SOHO中国的净利润却逐年降落。

  数据显示,2014年,SOHO中国营业额约为60.98亿元,同比降落58.3%;毛利润同比降落62.1%;净利润同比降落44.8%。

  “SOHO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扩大受限。”上述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初期潘石屹就将SOHO中国的发展范围锁定在北京和上海,但最近两年,潘石屹却在京沪没法拿到更多的项目。

  不但如此,SOHO中国的品牌价值也延续缩水。2011年,SOHO中国排在品牌价值榜第11位,其品牌价值总额到达110.48亿元。尔后3年,SOHO中国的排名1直在20名以外。2014年,SOHO中国排名创出新低,排在第38名,其品牌价值总额仅为52.92亿元,相比2011年降落52.1%。

  2次转型能否破冰?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2月,SOHO中国推出了1站式O2O同享办公空间——SOHO 3Q。截至2015年7月末,SOHO中国已开设5个SOHO 3Q中心,具有逾3000个坐位。

  SOHO中国称,在2015年内,计划将SOHO 3Q中心的数量增加至11个,具有超过11000个坐位。SOHO中国还表示,SOHO 3Q将成为团体主要的增长驱动力之1。

  今年2月,SOHO中国推北京、上海两地各1个项目中1500个坐位单元用于短租服务,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预订和支付,2015年陆续在8个项目中推行3Q项目。

  但实际上,SOHO 3Q在盈利上其实不理想。潘石屹曾表示,目前SOHO 3Q在北京的项目已出租50%,2月份产品推出了5折优惠基本是“亏本20%在出租”。

  虽然潘石屹承认,目前SOHO 3Q不赚钱,但他也公然表示,转型SOHO 3Q已取得初步成功,并表示会斟酌将来把SOHO 3Q独立上市。

  1位天使投资人指出,SOHO 3Q的盈利点依然是租金,但中国的创业者偏向于选择位置优越、产业聚集、价格便宜的办公物业,现有的联合办公产品却没法满足上述需求,以SOHO 3Q为例,其此前定价1000元/人/周的租金被指贵过国贸3期。

  与此同时,市场上愈来愈多的创业空间项目纷纭入市,其中不但包括毛大庆的优客工厂、王胜江的洪泰创新空间同等类产品,还有天使成长营的AC加速器等重度孵化空间产品。

  “对创业者而言,办公场地属于次生需求,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找钱、找人、找方向,但现有的创新空间大部份还是孵化模式地产化、单1化的现状。” AC加速器CEO、天使成长营发起人徐勇表示。

  上述天使投资人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SOHO 3Q依然属于第1代创新空间产品,属于整批零租模式,这类模式如果不继续创新,仍将面临转型困难。

  “随着创新空间这类产品的不断发展升级,原本的空间产品只是提供物业管理和对接互联网资源的单点服务。而加速器产品,则提供从空间、系统、基金、生态直至后台的1路覆盖,更具竞争优势。”徐勇称。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董映颉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