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无限物联

数万亿个传感器将很快在全球范围内使用

2017-03-16 21:00:04

2015012612153923

由于物联网及其他连接装备利用的不断发展,分析师预测数万亿个传感器将很快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但据勒克斯研究机构报告,在这1预测成为现实之前,部件生产商要满足很多需求。

据勒克斯研究员TiffanyHuang的报告发现围绕传感器多个利用的4大需求目前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这4大需求为:功率消耗、外形因素、敏感性和本钱。

满足这些需求不单意味着目前传感器利用的提高,同时还意味着新利用的出现,包括声源定位、精确的运动跟踪、便携式过敏原检测等。

据报告,这些需求对传感器的激增特别关键有几个缘由。

比如说,功率消耗增加了使用装备的本钱并决定着多长时间对电池进行更换或充电,这两个因素时刻困扰着消费者。更好地控制功率消耗将为利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并使传感器和装备更容易于使用。

据报告,外形因数也是拓宽传感器部署的1个重要的创新领域。Huang表示,由于传感器在功能上变得日趋复杂,它们在外形上也可能比较大,不适用于所期望的利用。这也是随着传感器使用的进步要求发明出合适利用的外形因数的缘由。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工程师必须在新技术和新利用上进行关键性创新。据Huang表示,满足这些需求的主要创新包括低功耗周边装备、能量搜集、传感器包装及新的传感器类型。

在这些技术中,只有低功耗周边装备的非传感器部份可在工厂生产,因此是最现成的也最容易实现的。

Huang表示,开发这些促进技术的责任落在了现在的传感器公司身上。她说:“比如,传感器公司如意法半导体要与像艾克尔这样的传感器包装公司合作,而半导体公司如德州仪器需收购创新性新公司AmbiqMicro。”

随着传感器继续被采取,Huang表示,诸如智能手机等消费装备的增长很明显。而在接下来的几年,汽车利用、住宅和建筑自动化和医疗保健也将大量采取传感器。

但Huang同时也指出,将来跨多行业视察传感器的采取将成为1个更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将其细分到特定的行业或利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预计对传感器的强劲需求来自安全、健康、绘图和自动化。”Huang如是说。

随着市场利用推行,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将显现出4方面发展态势。

1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在物联网自主技术标准和共性基础能力上将进1步突破,在物联网通用架构、数据与语义、标识和安全等基础技术方面获得进展,在国产传感器产业化生产方面取得提升。传感器与控制器融会、产品制造与内容服务融会的融会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2是在产品利用方面,智能产品种类将继续增多,装备与装备之间的交互连接智能化程度愈来愈高,有望将现有的星形结构扩大到网络结构,将物联网提升到新高度。企业与市场的利好决定了车联网、智能家居产品及解决方案将大范围上市。

3是在企业发展方面,大企业的物联网平台都已基本成型,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生态圈,借力大平台态势出现。同时,2015年,将有更多的企业和团队通过众筹模式参与到产品的研制生产当中,众筹模式有效拉近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距离,众筹平台将推出更多物联网潮品。

4是在政策扶持方面,政策出台向行业利用偏重,物联网的推动内容将会逐步向具体领域深入,各种行动计划将成为重点。而在细分行业政策中以主要目标和任务的情势落实物联网利用,将成为物联网政策出台的主要方式。同时,政策内容中加大力度补齐软硬件自主知识产权短板的态势也将更加明显。

中国传感行业的发展趋势

5点建议加快发展我国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

针对我国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有以下5点建议:

1是积极构建物联网及传感器发展生态环境,依托互联网的平台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积极融会产业链各环节,引导消费者参与,拉近产品与市场的距离;

2是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利用落地,有效地聚集资金、人力和社会各类资源发挥产业带动效应;

3是加大研发力度,完善协同创新体制,真正实现产业技术难点突破,避免同质化竞争;

4是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瞄准市场需求广、领域带动效果明显的惯性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等产品进行重点投入,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加快进军高端传感器市场;

5是推行成熟利用模式,建立商业模式创新体系,营建商业模式交换环境,拓展物联网增值服务,培养新兴商业模式;

6是加快建立并落实信息安全保障体制,加强信息保护技术研发,建立安全风险等级评估体系。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