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这些航天"神器"曾为我国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2017-05-15 15:06:55

  新华社兰州4月2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博 张文静)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小门神”、“快递小哥”天舟货运飞船的“动态体检表”、卫星最早进的“发动机”……24日,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掀开了神秘“面纱”,对外展现了众多曾为中国航天事业保驾护航的航天“神器”。

  在这些“神器”中,有1台铝灰色的“方盒子”,引发了参观者的围观。这台仪器就是舱门快速检漏仪。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被科技人员亲切地称为航空飞行器的“小门神”。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宇航电机产品事业部设计师董义鹏介绍,舱门快速检漏仪主要用于航天飞行器舱门密封性的检测。董义鹏说,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期间,需要在返回舱和轨道舱频繁进出,1进1出都须打开和关闭舱门,很有可能造成飞行器舱内气体泄漏,对航天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要挟。

  “因此,精准快速检测舱门的密封性相当重要。舱门快速检漏仪能在8分钟内完玉成部舱门密封性检测,实现对舱门和对接面的快速、准确检漏,为航天员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董义鹏说。

  据介绍,这1方盒大小的仪器,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耗费了10余年时间成功研发,目前已在神舟系列飞船、天宫2号等航天器上利用,未来还将利用于空间站,为航天员的长时间驻守提供安全保障。

  如果说用10几年为航天员“请”来了1个“小门神”的话,那末科研人员为了能给卫星装上当前世界最早进的“发动机”,用时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在刚刚成功发射的实践103号卫星上,利用了由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耗费43年研制的LIPS-200离子电推动系统,这标志着电推动技术在中国卫星上首次成功利用,使我国电推动技术正式迈向工程利用阶段。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型号指挥刘奎武介绍,相对传统卫星使用化学燃料作为推力保持卫星在轨位置,实践103号卫星使用的电推动系统比常规的化学推动效能提升10倍,可延长卫星寿命,帮助卫星节省化学燃料,大大减轻发射重量,提高定位精度。

  靠着数10年如1日的坚守,中国航天人换来的不单单是航天技术的巨大逾越、中国综合国力的蒸蒸日上,还有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改良。未来,航天“神器”也会“飞”入寻常百姓家,极大改良人们的生活方式。

  瞄准深空探测和空间能源利用,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在斯特林制冷技术基础上,展开了斯特林发电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研发工作。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宇航电机产品事业部设计师马如林介绍,斯特林发机电是天宫2号利用的技术在民用市场的延伸,通过外部热源,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未来不论是身处野外的牧民还是驴友,可随身携带发机电,在有热源的地方“安营扎寨”,特别在无人区的沙漠地带,可通过太阳光聚焦为发机电提供1定数值的热源,实现有效发电,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