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无限物联

还在说云时代吗?那就out了!后云时代已经来了

2017-03-06 14:28:12

362

内部数据中心与云环境之间的剧烈对抗已延续了10年,但如今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云方案开始全面胜出。诚然,未来还将有相当1部份内部系统继续保持运作,不过按需云模式正变得愈发普遍。

不过具体方式或许与大家的认知不同。

作为云战争的常见理解方式,人们常常认为自己需要从高度定制化、高度受管理和指向性明确的,能够交付特定竞争价值的内部系统同更具泛用特性、保护及安全保护资源需求较低且能够通过标准化流程与选项帮助企业以非技术方式实现差异性竞争优势的云服务之间做出选择。

这类“通过技术实现差异化”的理念在过去10年中1直广受推重,也正由于如此每家企业都会对本身ERP系统进行定制化处理,从而逾越各运营与分析系统投入大量资金推动技术创新。

向云环境迁移不但会令大家失去对系统的控制能力,同时亦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将技术作为秘密武器的思惟。事实证明,这类“秘密武器”思惟其实流于简单,并常常会致使系统成为1套搀杂大量复杂性要素、乃至抵消了业务优势的糟系统。

不过泛用性技术的时期还没有全面来临,虽然云已允许企业客户发挥各类低复杂性系统之固有优势,并借此创建具有实践价值的创新环境。终究我们需要将云技术(以SaaS为典型代表)、云类技术(数据中心内部)和1小部份传统技术加以结合。

而这正是后云时期的主要特点所在。云独有的“天空方为极限”的按需计费模式与带宽及延迟问题会带来新的本钱计算方式,这类极具定制化与复杂性的产物常常令传统管理者们莫衷一是——单单是基础设施、利用程序和数据等等已并不是本钱因素的全部。

相反,如今大家需要将本钱着眼点转移至价格、复杂性、责任分配、灵活性和战略优势的集合体身上。或可以这样表述:用户的部署方式是1种战术性决策,而非终纵目标。这正是后云时期下最需要我们加以适应的特性所在。

363

这些概念该如何理解:

以变更加设计条件: 不管是阅读器还是分析引擎,与信息与业务需求相干的具体要求及背景都将不断变化,这意味着我们已不再需要主要关注品牌、格式、工具或供应商等传统要素。以Docker为代表的容器方案正是此类新概念的典型体现,而容器技术明显还只是这类变化趋势的开端。

大数据概念正是这类现代化启示的标准产物,其最初注意交付数据背景信息而非将其转化为ETL风格——但这明显限制了其进1步发挥作用。遗憾的是,如今的大数据正变得愈来愈像是云支持下的数据仓库,这不但严重影响到按需计费的固有优势、同时亦限制了按需模式所带来的多种可能性。这其实不是云,而是上世纪910年代的IT解决思路。

 尽量下降定制化水平: IT人士1定经历过ERP系统全面开花的时期,那时候他们需要根据用户的观点将部份可疑行动作为最好解决途径。这类模式在CRM和HRIS等其它“血流型”利用程序中依然存在。正由于如此,很多初期ERP部署方案终究都没法带来理想的投资回报率——它们终究被证明只是1大堆本钱极不公道的无效系统。

我们应当尽量下降偏差、异常与变化的出现频率,由于事实上其1般没法带来任何回报——不管用户怎样认为。

是的,1定程度的定制化确切必要,但证明其必要性的本钱却很高。由于需要大范围实现以带来范围经济效应,云系统常常反对定制化并偏向于采取可配置多租户机制,从而提供1种新的业务承载方式——即便是客户自行构建的系统也不例外。

尽量保持其简便性: 由以上推论可以得出,限制定制性同时意味着鼓励简便性。实现简便性并不是易事,但其能够从多个方面带来回报,包括用户采用、技术支持、适应性和最为重要的结果专注度。

再次强调,对多种用例类型的范围化与支持意味着在云设计与部署工作中充分考量简便性的重要地位。

不要高估性能: 计算装备的运行速度正变得愈来愈快,这意味着使用者会对即时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在另外一方面,互联网本身的表现则其实不稳定,因此结合实际情况与具体经历,我们会发现速度并不是需要寻求的终纵目标——公道的性能表现才是。

实现公道性能在经济与时间本钱方面要远低于最大化性能水平。不过需要雇的是,具体目标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变化,而今天的公道标准可能到了明天就变得太太低下。

不过,实现公道性能依然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权衡应当选择内部方案还是投入云怀抱。如果大家没法在云环境下保证重要系统的运行效果,那末内部方案还是最好选择——不管是采取传统的系统选项还是利用私有云构建新体系。

结果的重要性高于控制: 使用云服务之所以会致使控制权丧失,是由于公有云所使用的系统并不是由用户持有。大家只是租户,权利自然相对有限。1旦过分要求控制权,那末使用本钱将极大提升。如果大家能够以较低本钱或负担实现使人满意的结果,那末是不是具有控制权其实其实不值得叫真。与定制化1样,控制能力有时候也显得非常必要,不过这类情况其实比较少见。因此在做出此类决定时,大家应当保持苏醒的头脑与公道的审视角度。

我为何会将其称为“后云时期”?由于云本身并不是终点。它是1套架构、1种方法、1类模式。真正能够成绩优秀云方案的因素也足以构建起出色的内部环境。“私有云”概念如今常常被误解为“数据中心的另外一种别称”,这真的使人痛心。作为私有云的准肯定义,这意味着各系统所具有的特性足以体现使用者需求、但却运行在内部或同地协管环境下,而理由则是其与实际负载状态最为契合。

如果IT部门能够超出内部与云之间的概念冲突,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云计算的底层原则身上,那末这些原则的具体实例化手段其实并没那末重要。也就是说,云的核情意义在于“如何”,而非“哪里”。这就是后云时期,而我们正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迎接它的来临。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