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生活百科

面向2030 你的健康谁做主

2017-01-23 03:46:52
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到达世界发达国家水平,1半以上城乡到达国家健康城市(乡镇)标准,50%的国民具有健康素养,慢病过早死亡率下降1/3,基本实现健康覆盖——‘病有所防、病有所医’等。总之,健康中国基本内涵应包括健康环境、健康国民、健康覆盖3方面,是个大健康概念。”

  ——健康中国2030愿景

  2030年的你跟现在相比健康方面会有哪些变化?皱纹多了?血压、血糖高了?心脏偶有小恙……如今已成年的你,是否是有点细思恐极?8月19日至20日,时隔20年,中国以罕见高规格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释放出的信号,也许能让你的忧愁减少1些。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让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局、健康福祉惠及全民。继去年“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全民健康再次成为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与否的“金标准”。

  如何实现健康中国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的想法1样:正如科技创新是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气力1样,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应当做为支持和引领健康中国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领》等1系列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干的计划、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其中会有哪些科技创新的制度安排、会部署哪些提高百姓健康水平的前沿技术?且听专家细细道来。

  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布局未来

  健康中国2030愿景是甚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陈竺给出的数字化描写是: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到达世界发达国家水平,1半以上城乡到达国家健康城市(乡镇)标准,50%的国民具有健康素养,慢病过早死亡率下降1/3,基本实现健康覆盖——“病有所防、病有所医”等。总之,健康中国基本内涵应包括健康环境、健康国民、健康覆盖3方面,是个大健康概念。

  “布局未来,我们必须更加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参与《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和《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领》研究制定的代涛说。

  在代涛看来,现在看病贵的重要缘由是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仪器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未来必须加大创新药物和仪器装备研发的布局;必须转变过去重医疗、轻预防保健的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实现疾病预防控制的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实现由“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的转变。

  说起健康中国2020和2030计划关注点的异同,代涛告知记者,经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积累,医学科技创新已从“跟跑”“并跑”为主向“并跑”“领跑”并行转变,“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需要,要加快实行国家健康保障工程,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研究、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研究,转变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大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建设1批合适中国的临床诊疗标准和规范指南。”他强调。

  “到2030年,医学健康科技创新对保障人民健康和增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持作用将更加突出,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医学健康科技创新实力将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提早到达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代涛说。

  健康保障被列为重大科技工程

  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呼应,承当攻坚克难主力军的医学科技创新,被纳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体部署中。

  前不久发布的《“1035”国家科技创新计划》(下称《计划》)将健康保障列为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之前都是以项目情势来针对某个病种或技术攻关,这是我们第1次把健康医学相干领域整体纳入到重大科技工程。”詹启敏说。

  “既然是科技工程,就有很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有顶层设计,有路径图和时间表。”詹启敏说,该工程通过科技创新面向老百姓的健康需求,“老百姓希望不生病、少生病、生小病,生病了能看得上、看得好,我们就是要通过科技手段来支持和引领这个目标的实现”。

  而实现这1目标触及提高医药产品质量、医疗装备国产化、临床诊疗技术开发利用及用技术手段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等诸多方面。另外,也要大力推动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发展国家的健康经济。

  《计划》具体提出,“国家健康保障工程”围绕健康中国建设需求,加强精准医学等技术研发,部署慢性非沾染性疾病、常见多病发等疾病防控,生殖健康及诞生缺点防控研究,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惠民示范服务。通过该工程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在生物和健康领域,构成涵盖重大疾病防治、基础健康保障服务和前沿医疗技术突破的整体布局。

  据了解,与此相干的,国家还会在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网络建设、医产学研协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部署。

  你的健康可能与这些技术有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领》还将精准医疗、生物医治、慢病防控等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詹启敏介绍,精准医疗是利用现代遗传技术、份子影象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医治与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医治方案。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利用,从而精确寻觅到疾病的缘由和医治的靶点,并对1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进程进行精确分类,终究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医治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他强调,精准医疗的重点不在“医疗”,而在“精准”。精准医疗更重视“病”的深度特点和“药”的高度精准性;是在对人、病、药深度认识基础上,构成的高水平医疗技术。

  生物医治包括免疫医治、基因医治等。在这方面,强调要抢抓生物技术与医学领域融会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催生生物医治前沿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中的重大原创性突破,创新临床医治技术方法,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慢病防控已成为健康领域愈来愈重要的问题,由于现在遗留下来的都是老大难问题,这些问题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从基础研究做起。”慢病防控专家、复旦大学的周晓明告知科技日报记者。如:个体发育分化机制研究、组织器官再生机制研究、衰老调控研究、脑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健康和医疗大数据发掘、新型基因操作技术等。

  健康中国2030,中医药创新发展也被寄与厚望。在从“被动医疗”模式向“主动健康”模式转变进程中,以中医传统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理论为基础,有望开发出1批可供推行的中医特点养生保健方法与技术,和1系列功能因子明确、保健功能确切的大健康产品。

  未来,可期。

  ——相干链接——

  缩小理想和现实差距要靠科技创新

  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疾病负担危机正加速演进,慢病、沾染病、食品安全、生殖健康等医疗健康问题日趋严峻,环境污染、竞争压力等新发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状态改良带来了新的压力。

  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慢病确诊患者近3亿人。世界银行近日1份调查报告预测,未来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患5大慢性非沾染性疾病的人数将成倍增长,每一年死亡人数中80%是慢性病而至,慢性病在中国已提早井喷。

  “医学发展到今天,我们仍然对很多疾病不很了解,人类对付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依然有限,临床诊断医治的能力、药物、设备和相干技术等,和人民大众日趋增长的对健康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而要缩小这些差距,主要依托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说。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