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动态

雅芳"败局"已定 无人接盘在华前景不容乐观

2017-03-24 22:35:41

  原标题:雅芳败局已定:无人接盘将退出中国

  曾因直销风光无穷的化装品公司巨头雅芳,如今却因渠道摇摆等问题迅速走向衰败。

  近日,记者在调查中试图联系雅芳中国相干人员进行采访,却“基本找不到人”。记者了解到,雅芳中国上海总部和广州大区的品牌公关负责人已纷纭离职。多位消费者向记者表示,雅芳已不再是受年轻人认可的护肤品牌。

  据雅芳公司发布的3季度财报显示,其全球收入降落22%至17亿美元,净亏损6.97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其1直在调剂的中国市场,却在3季度领跌亚太地区。

  事实上,雅芳已连续亏损超过3年,自贿赂事件后,其在华事迹更是节节溃退。虽然公司以裁员等措施缩减了中国业务,但其在零售专卖与直销间摇摆不定的战略计划及内外问题,造成了将业务出售却无人接手的困局。业内人士预计,这类状态如果延续,雅芳退出中国市场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退出中国市场应当已没有悬念,”1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当前中国消费者对雅芳的品牌基本已淡忘了,更不要说认知度。”

  雅芳已不再被年轻人认可

  “56年前的时候,在街上还偶尔会看到雅芳的专卖店,也会跟朋友1起进去走走。现在1些老店面都转让做其他的了,近两年基本没用过雅芳了。”

  11月9日,武汉1位专注美妆行业多年并从事相干代理的严女士告知记者,雅芳的乳液、润唇膏等曾在年轻群体里很受欢迎,但现在愈来愈多的国内品牌突起,加上国外品牌的加速进入,雅芳已逐步退出年轻人热议的护肤品范围了。

  1990年雅芳进入中国时,高级化装品还很匮乏,雅芳凭仗直销模式迅速占据中国市场,引领风潮的“雅芳小姐”即是摩登的代名词。到1997年,雅芳招聘的直销人员1度到达35万,雅芳中国的营业收入超过了10亿元。

  满怀野心的“雅芳小姐”不甘于只在直销模式上当“大姐”。1998年,雅芳开始重新布局中国市场,建起自己的专卖店,将商业模式变成了“专卖店+直销”。

  2008年成为雅芳中国的1个分水岭。2008年雅芳曝出“贿赂门”,尔后4年,雅芳中国区就1直不太平——事迹下滑严重、人事延续动荡。2010年时,雅芳在华亏损已到达1080万美元,专卖店也大量消失。2010年4月,雅芳南拉丁美洲地区总经理奥多内兹空降中国,并主导了雅芳中国的第3次转型:全面转向直销。2012年3月1日,原任雅芳加拿大公司首席履行官的JohnLin,被任命为公司中国区总裁,开始主导雅芳的第4次转型:回归零售。不过上述两位都是空降而来,匆匆离去。留下了雅芳中国直销和零售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直到前两年,遭受挫折的雅芳中国又决定重拾零售模式,暂缓直销的推动。由于直销和专营之间的决策失误,致使雅芳经销商与直营人员身心俱疲,市场份额遭受重创,在华事迹节节溃退。

  早在2012年,美国1家科技博客网站就评选出10个第2年行将消失的品牌,其中就包括了曾是世界最大直销公司的雅芳。该网站素有“乌鸦嘴网站”之“美誉”,在于其预言的命中率颇高。

  “基本找不到雅芳的人了”

  雅芳曾是直销公司中最受人欢迎的品牌之1,全盛时期在全球具有超过600万名销售代表。但是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兴起,雅芳赖以成名的直销模式难以为继。加上去年因涉嫌贿赂和向分析师泄漏不当信息等罪名,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支付1.3亿美元(约合8.25亿元 人民币 )和解金,包括雅芳中国区总裁在内的多名涉案高管被停职,都显示出雅芳在华已堕入多层窘境。业内预测,雅芳在华市场恐大势已去。

  据媒体报导,由于逐年亏损,雅芳在华尝试整体出售,目前在与私募股权公司谈判,处于无人接盘的困局。业内专家认为,雅芳已失去中国市场,内外部各种问题难以完全解决,整合起来相当困难。所以虽然其品牌仍有价值,但仍难找到接盘者。

  “好像基本上找不到雅芳的人了。”10月9日,记者在试图联系雅芳相干人员进行采访时,得到如此回复。1位化装品行业专门负责媒体对接的工作人员告知记者,“现在雅芳在广州这边基本上已没有媒体负责人了,需要联系上海总部那边,但是那边好像也没有具体负责人,1般都是以书面提纲的情势发送过去。”

  “之前在雅芳做过品牌公关的人,好多都辞职了。”1位曾在雅芳品牌部工作的李女士告知记者,自己已离开雅芳多年,问及离开缘由,李女士并没有多谈。

  11月13日,记者联系上雅芳公关公司,询问关于整体出售1事,对方表示暂时没有接到团体通知,而记者随后将问题转至雅芳品牌部,截至发稿前,均未得到回复。

  化装品行业资深专家张兵武指出,虽然雅芳仍有品牌价值,但要收购这么大的公司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不可估计的风险很大。权衡利弊后,无人接盘也就不难理解了。“对做得好的化装品公司来讲,没必要收购雅芳;对外行而言,又没有能力把它整合好。”

  在张兵武看来,中国市场对雅芳的贡献很大,但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化装品市场竞争愈发剧烈,雅芳逐年亏损,1直走下坡路。在其贿赂事件产生后,品牌名誉更是严重受损。失去了中国市场强有力的支持后,雅芳大势已去,很难再重新扳回局面。

  中国区事迹难有起色

  11月4日,雅芳发布财报,第3季度亏损6.97亿美元(约合44.27亿元人民币),并下调了全年事迹预期。

  受累于重组开支剧增、委内瑞拉业务会计标准的改变和自然护肤品牌Liz Earle的出售,曾是全球最大直销化装品公司的雅芳当季事迹从上年同期的净盈利9200万美元(约合5.84亿元人民币),转为净亏损6.97亿美元。同时雅芳营收同比降落22%,至16.669亿美元(约合105.85亿元人民币),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6.9亿美元(约合107.31亿元人民币)。

  雅芳首席履行官Sheri McCoy指出,在截至9月30日的3季度,团体在地方市场的销售表现稳健,但她承认受汇率和其他宏观压力的负面冲击,经营确切“困难”,财务数据都不如人意。

  虽然在俄罗斯和巴西市场有所回暖,但撇除汇率影响后可以看到北美和亚太地区的表现极其疲软,销售分别按年减少15%和8%,其中北美大跌归因于活跃销售代表人数的延续大幅下滑,而1直在调剂的中国市场,也在3季度亚太地区中领跌。

  事实上,自2011年至2014年,雅芳(中国)的销售额顺次为10亿元、7亿元、6亿元和3.5亿元。虽然雅芳1直在挣扎,用裁员、业务调剂等各种方式改变困局,但是结果其实不如人意,化装品行业的竞争加重,雅芳的事迹更是难有起色。

  由于事迹不佳亏损超过预期,雅芳团体上调了全年汇率浮动的负面影响幅度至19个百分点,此前预期为17个百分点,全年撇除汇率影响后收入预期也因此从“轻微增长”下调至持平于2014财年。

  在华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雅芳体系里,很少有让人印象深入的系列品牌或产品,这也是消费者快速将其遗忘的缘由之1。”上述严女士的这句话折射了雅芳在中国遭受品牌滑落的窘况。她告知记者,在她做代理的这两年里,几近没有消费者询问过雅芳品牌的产品。

  化装品行业专家李智勇认为,长时间以来,雅芳并没有1个令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品,在其他品牌通过纯天然等卖点宣扬造势的时候,雅芳却没能掌控住中国消费者的心理。

  另外,在李智勇看来,没有在1种策略上锲而不舍,在零售势头较好的时候突然转为直销也是雅芳的败笔。雅芳在渠道上摇摆不定,其调剂侵害了合作火伴的信心,频繁的开关店也给消费者转达出不好的信号。另外,雅芳品牌老化,也是其难赢回市场的缘由之1。雅芳除偶尔推出的新产品,在品牌的保护和更新上几近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要知道,如今化装品行业竞争愈来愈剧烈,企业要想生存,除提高自己的暴光率,让自己的产品与时俱进,别无他法。

  近年,随着电商平台、海外代购、保税区交易中心的迅速突起,雅芳的直销模式也遭到了冲击。业内人士认为,之前雅芳在中国圈得广泛的用户,主要是靠直销的价格福利聚集年轻人群。如今由于互联网行业和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化装品的种类愈来愈多样化、消费者选择购买的渠道也愈来愈多,雅芳的优势也就逐步丢失。而专卖领域本就是雅芳扩大渠道的短板的地方,在市场空间逐渐缩小的背景下,通过专卖情势来改变事迹无疑是1种投资本钱的浪费,消费者也不1定买单。加上最近几年来雅芳负面消息不断,雅芳却未能有积极的回应,外界所能感遭到的正面信息很少,雅芳在中国市场的前景着实不容乐观。

  严女士建议:“想要赢回市场还需要从产品上下工夫。”现在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更多的是在往产品质量上靠拢,不管是国产品牌还是国外品牌的产品,多数消费者愿意选择的都是有口碑的,只有打造出自己的产品特点,才会有回头客愿意屡次购买,帮你宣扬引来更多的用户。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陈妮希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