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红细胞成熟剂利布洛泽在华获批治疗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利布洛泽®是近20年来首个获批用于治疗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贫血的创新药物,有望重新定义需要定期输血的较低危MDS患者贫血治疗
- 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过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无论是否伴有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利布洛泽®均可显著改善较低危MDS患者的贫血及输血依赖
- 作为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对比 ESA在一线治疗中展示出优效性的治疗药物,利布洛泽®组在第1-24周达到摆脱红细胞输注(RBC-TI)≥12周且平均血红蛋白(Hb)增加≥1.5 g/dl的患者比例接近阿法依泊汀组的2倍(60.4% vs 34.8%),应答者(RBC-TI≥12周)中位累计持续应答时间约为3年(154.7周vs 91.1周),其中77.7%同时实现平均血红蛋白(Hb)≥10g/dL
上海 2025年6月4日 /美通社/ -- 百时美施贵宝宣布,全球首个红细胞成熟剂利布洛泽®(通用名:注射用罗特西普)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极低危、低危和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引起的贫血且需要定期输注红细胞的成人患者。这是继β-地中海贫血后,利布洛泽®在中国获批的第二个适应症。
此次获批基于关键性III期 COMMANDS 研究、MEDALIST研究和MDS-004研究的结果。研究数据显示,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过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治疗,无论是否伴有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利布洛泽®在摆脱红细胞输注(RBC-TI),提高平均血红蛋白(Hb)水平上均优于ESA。
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胡豫 教授 表示:"作为全球首个红细胞成熟剂,罗特西普在MDS治疗领域实现了机制上的创新突破。多项国际临床研究证实,罗特西普在降低患者输血依赖、改善贫血、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可为患者带来显著获益,这无疑将对MDS整体治疗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望重新定义需要定期输血的较低危MDS患者贫血治疗。"
困境待解,传统治疗面临多重挑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和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1]。根据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R),约 77% 的 MDS 患者在诊断时被归类为较低危 MDS(LR-MDS)[2],其中85%的患者在诊断时就已经存在贫血,并依赖红细胞输注治疗[3]。贫血会导致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而长期慢性贫血会导致死亡风险显著增加[4],[5]。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 、 MDS-004 研究中国主要研究者 肖志坚教授表示 ,"受限于血源紧张,需要定期输血的MDS患者在治疗中面临很大的挑战。长期以来,较低危MDS患者的治疗以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为主,然而其治疗应答率和疗效持续时间获益有限,临床亟需创新疗法来改善治疗现状。"
突破传统,创新治疗为患者带来全线获益
研究发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通常伴随Smad2/3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其可抑制红系成熟,导致无效红细胞生成[6]。利布洛泽®是全球首个针对晚期红细胞成熟障碍的创新药物,通过与调控红细胞成熟的关键因子——TGF-β超家族配体选择性结合,降低异常增强的Smad 2/3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促进红细胞成熟,改善无效造血[10]。
肖志坚教授 指出,"罗特西普在COMMANDS研究中展现出了积极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与ESA相比,不仅脱离输血患者的比例更高、患者累计应答时间更长,同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逐渐降低,证实了罗特西普可以为既往未接受过ESA治疗的LR-MDS患者提供更有效、更持久且安全性更好的治疗选择,有望让更多患者摆脱输血,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为缓解血源紧张带来积极的社会意义。"
COMMANDS是一项3期开放标签随机研究,旨在评估利布洛泽®对比重组人促红素用于红细胞(RBC)输注依赖的且未接受过ESA治疗的极低危、低危及中危(IPSS-R)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最新研究结果显示,1-24周期间,利布洛泽®组实现摆脱红细胞输注(RBC-TI)≥12周且平均血红蛋白(Hb)水平增加≥1.5g/dL的患者比例为60.4%,接近阿法依泊汀组的2倍(34.8% p<0.0001)[7]。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利布洛泽®组应答患者中位累计持续应答时间约3 年(154.7周vs 91.1 周P=0.0016)。
在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S)-和RS+患者中,利布洛泽®组达到RBC-TI≥1.5年的患者的比例分别为 24.5%和32.3%,是阿法依泊汀组(16.0%,13.1%)的 1.5 倍和2.5倍。不良事件(TEAE)的发生率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8],在长期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既往研究显示,较低危MDS患者如果血红蛋白(Hb)水平达到≥10g/dL,患者生活质量可得到有效改善[9]。COMMANDS研究显示利布洛泽®组应答者(RBC-TI ≥12周)中77.7%同时实现平均Hb≥10g/dL,其中 66.7% 的患者在截止日期时仍维持应答状态,应答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 199.3 周[8],有助于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对于既往接受过ESA治疗的患者,利布洛泽®同样能够为患者带来显著获益。关键性III期MEDALIST研究显示,对于ESA难治、不耐受或不适合ESA治疗(基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水平>200 U/L)的较低危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MDS-RS)患者,1-24周期间罗特西普组实现摆脱红细胞输注≥8周(RBC-TI)的患者比例接近安慰剂组的3倍(38% vs 13%,P<0.001)[10]。
作为MEDALIST的亚洲桥接研究,MDS-004研究中观察到入组的中国患者与MEDALIST入组人群相比基线血红蛋白更低,sEPO水平更高,疾病负担更为严重。结果显示,罗特西普在MDS-004研究中仍观察到与MEDALIST研究中一致的结果:意向性治疗(ITT)患者中,1-24周摆脱红细胞输注(RBC-TI)≥8周的患者比例为60%,中位持续时间约半年(24.4周)。RBC-TI ≥12周的患者占比达到43%,安全性与既往研究一致,无新的安全性信号。
肖志坚教授表示,"该结果表明,罗特西普为基线EPO水平偏高且不宜接受ESA治疗的LR-MDS患者带来了积极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替代治疗选择。"
目前,罗特西普已被纳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5版)》[11]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2025.V2版)》[12] ,作为RS+(无论血清EPO水平)以及RS-(血清EPO浓度≤500IU/L)较低危MDS患者的一线推荐治疗。
百时美施贵宝副总裁、中国及亚洲区域市场总经理、中国区总裁陈思渊女士表示:"利布洛泽®是百时美施贵宝启动「中国2030战略」以来,在血液学领域获批的第一个创新药物,随着MDS适应症的获批,以及阿扎胞苷商业化权益的回归,我们将进一步夯实公司在这一严重疾病领域的产品管线,有望为不同类型的MDS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接下来,我们将与各界一起携手,着力提升患者可及,并借助全球资源优势,助力临床构建规范化诊疗体系,共同推动MDS诊疗在中国的规范化发展。同时,我们将继续发力血液学领域并深耕难治性疾病,将更多创新产品和适应症引入中国,惠及更多患者。"
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指的是一组密切相关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点是患者无法有效产生红细胞(RBC)、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导致贫血,以及频繁或严重的感染[13],[14]。伴有贫血的MDS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输血,以增加血液循环中健康红细胞的数量[15]。频繁的红细胞输注会增加铁过载、输血反应和感染的风险[16]。与非输血依赖患者相比,输血依赖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缩短,部分原因是铁过载或较非输血依赖患者更严重的骨髓疾病[17]。
关于利布洛泽 ® (注射用罗特西普)
利布洛泽®是一种全球首创的红细胞成熟剂,被证实可促进晚期红细胞的增殖和成熟[18]。继默克于2021年11月完成对Acceleron制药公司的收购后,利布洛泽®的全球开发与商业化由百时美施贵宝与默克共同推进,并在北美市场进行联合推广。
关于 COMMANDS 研究
COMMANDS是一项3期开放标签随机研究,旨在评估利布洛泽对比阿法依泊汀用于红细胞(RBC)输注依赖的且既往未接受过ESA治疗的IPSS-R定义的极低危、低危及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评估的主要终点为1-24周摆脱红细胞输注≥12周(RBC-TI),且平均血红蛋白(Hb)水平升高≥1.5 g / dL。关键次要终点包括1-24周有至少8周的红系反应 (HI-E),RBC-TI ≥ 12周及摆脱红细胞输注(1-24周)。
关于 MEDALIST 研究
MEDALIST是一项 3 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利布洛泽对符合IPSS-R标准的极低危、低危或中危非del(5q)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环状铁粒幼细胞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所有患者均为红细胞(RBC)输注依赖,促红素(ESA)难治或不耐受,或因内源性促红素水平 ≥200 U/L 不适合ESA治疗,以上患者均未接受过改变疾病进程的治疗。
关于 MDS-004 研究
MDS-004是MEDALIST的亚洲桥接研究,旨在评估罗特西普治疗输血依赖的较低危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中国及日本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主要终点为第1-24周内,患者实现摆脱红细胞输注(RBC-TI)≥8周的患者比例。次要终点包括第1-24周内,患者实现RBC-TI≥12周的比例以及实现改良血液学改善-红系(mHI-E)应答的比例,第1周至治疗结束RBC-TI≥8周的最长持续时间,基线相比(第9-24周),16周内红细胞输注单位的减少量,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情况以及安全性评估等。
[1]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9, 40(2):89-97 |
[2] Henry DH,et al. Roxadustat for the treatment of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lower-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Open-label, dose-selection, lead-in stage of a phase 3 study. Am J Hematol. 2022 Feb 1;97(2):174-184. |
[3] 冯悦,等. 输血依赖型较低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肿瘤防治研究. 2021, 48(4): 409-413 [4] Zeidan AM, et al. Blood Rev. 2019;34:1–15 [5] Malcovati L, et al. Haematologica. 2011;96:1433–1440 [6] Fenaux P, Platzbecker U, Mufti GJ et al. Luspatercept in Patients with Lower-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N Engl J Med 2020; 382: 140–151. [7] Platzbecker U, et al. Lancet 2023 Jul;402:373–85 [8] Guillermo GM, et al. ASH 2024. Oral presentation 350 [9] Oliva E et al. HemaSphere 2024;8(S1):P774. [10] Fenaux P, Platzbecker U, Mufti GJ et al. Luspatercept in Patients with Lower-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N Engl J Med 2020; 382: 140–151. [1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5版. [12]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Version 2.2025 [13] Mount Sinai.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vailable at: https://www.mountsinai.org/care/cancer/services/mds. Accessed March 2023. [14]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Foundation. What is MDS? Available at: https://www.cancer.org/cancer/myelodysplastic-syndrome/about/what-is mds.html. Accessed March 2023. [15] Johns Hopkins Medicin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vailable at: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kimmel_cancer_center/types_cancer/myelodys plastic_syndrome.html. Accessed March 2023. [16] Rasel M, Mahboobi SK. Transfusion Iron Overload. PubMed. 2021. Available at: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62146/. Accessed March 2023. [17] Triantafyllidis I, Ciobanu A, Stanca O, Lupu AR. Prognostic factors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aedica (Bucur). 2012 Dec;7(4):295-302. Available at: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93279. Accessed March 2023. [18] Galanello R, Origa R. Beta thalassemia.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 2010;5(11). Available at: https://ojrd.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1750-1172-5-11. Accessed March 2023. |
本文RSS来源:美通社
-
三叶草生物启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人偏肺病毒(hMPV)± 副流感病毒3型(PIV...
-- 潜在首创的呼吸道联合疫苗候选产品SCB-1022(RSV+hMPV)与SCB-1033(RSV+hMPV+PIV3)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上海 2025年6月...[详细]
-
推动共识 全"星"未来:依视路陆逊梯卡再交近视防控新答卷
上海 2025年6月17日 /美通社/ -- 2025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Vision China)期间,全球领先的视力保健和眼镜制造企...[详细]
-
HIMSS 携手 Informa Markets 加速数字医疗转型
HIMSS 携手 Informa Markets 共同举办马来西亚国际医疗健康周会议,加速数字医疗转型 吉隆坡马来西亚 ...[详细]
-
美国万通证券宣布完成其客户香颂国际控股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HSN) 800万美元公开...
纽约 2025年6月17日 /美通社/ -- 美国万通证券作为美国金融业监管局及SIPC成员,提供全牌照服务的投资银行和证券经...[详细]
-
Global Action to End Smoking欢迎Nataliia Toropo...
Toropova将数十年的国际公共卫生和减少烟草危害的体验带到了全球行动的专家团队中,该团队致力于...[详细]
-
先声再明与NextCure就ADC新药SIM0505达成战略合作
NextCure将获得SIM0505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利;先声再明保留大中华区权利; SIM0505正在中国进行I期临床试验;美...[详细]
-
-
西门子医疗成为武汉同济医院科创院理事会成员单位
武汉 2025年6月13日 /美通社/ --近日,在华中科技
-
荃科得®正式在华上市,与氟维司群联用为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精准治疗新选择
上海 2025年6月13日 /美通社/ -- 今日,阿斯利康
-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CEO高皓廷加入PhRMA中国执行联络组
上海 2025年6月13日 /美通社/ -- 2025年6月13日,美
-
碧迪医疗制药系统亚太综合技术中心焕新升级 以技术与服务跃迁驱动中国及亚太医药创新突围
上海 2025年6月13日 /美通社/ --2025年6月13日,碧
-
新加坡莱佛士医疗集团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共筑新渝医疗合作新典范
重庆 2025年6月13日 /美通社/ --莱佛士医疗集团与
-
精准营养,护航未来:宝特康新品来袭
深圳 2025年6月13日 /美通社/ --儿童营养品一直以
-
-
-
肝纤维化不能吃什么?肝纤维化饮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国人口14亿多,其中有90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
-
肝硬化需要全疗程用药吗?哪个品牌的软肝片好?用药讲疗程,安全有保证!
人们常说“慢性病要以慢治慢”。古人倡导“
-
肝硬化的突出表现有哪些?用什么药软肝效果好?保肝软肝就选中成药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引起肝硬化的病因
-
肝硬化的前期表现有哪些?肝硬化前期该如何选择软肝药品呢?
中国人的饮酒文化众所皆知,都特别喜欢酒桌
-
肝硬化患者吃什么药好,复方鳖甲软肝片有效吗?疗效值得认可
我国是肝病高发生率大国,每年有超过120万病
-
肝硬化吃复方鳖甲软肝片怎么样?复方鳖甲软肝片功效与作用来评价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