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药健康

救命药喊“救命” 廉价药短缺还需有形之手

2017-07-28 03:01:13

  山东17种药物库存已亮起“红灯”。药品短缺背后仿佛总是隐含着这样的逻辑:原料价格高,企业生产本钱增加,低廉的出厂价背后,药厂缩减产量,市场中对药品供不应求,从而出现断货。而缺少相干配套政策的支持,是很多药企不愿投入生产的1大缘由。

  日前,山东省卫计委发布第2期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公告,17种药物库存已亮起“红灯”。其中,包括巯嘌呤等5种药物已暂无库存。记者调查了解到,近期短缺的药品大都是便宜好用的老药,由于价格低、用量不大,很多药品长时间处于紧缺状态,再次凸显了便宜药短缺之痛。像白血病患者的救命药巯嘌呤,省城有医院早已断货近半年,患者只能千方百计从药店购买,价格最近几年来更是涨了1倍。

  医院拿不到救命药

  只能从药店买

  看着小瓶子里仅剩的10来片巯嘌呤,康康(化名)妈妈不免有些焦急。“孩子1天得吃1片半,这些药只够他吃1周了。”她听同病房的病友们说,巯嘌呤在医院拿不到,只能去外面买,而最近这药仿佛很紧缺,她很担心买不到。10岁的康康得了白血病,已在山东省立医院住院医治1段时间了。康康妈妈手里这瓶药,还是他们来济南之前,从老家医院买的。“巯嘌呤是救命药,怎样现在医院还能买不到呢?”这让康康妈妈很难理解。

  其实从去年开始,山东省立医院的巯嘌呤就已非常紧张了。该院小儿血液内分泌科主任戴云鹏无奈地说,巯嘌呤紧缺后停掉了门诊拿药,优先保障住院病人用药,不承想到今年3月份左右,住院病人也拿不到此药了。“此前联系了好几家生产企业,但1直都进不到货。”戴云鹏说,巯嘌呤是白血病患者的救命药,但由于使用人群有限、用量较小,最近几年来1直处于紧缺状态。

  无奈之下,医生只能让患者自行寻药。上个月,6岁的白血病患者硕硕,医治到第2疗程需要服用巯嘌呤,医生告知硕硕妈妈,可以去医院对面的药店购买此药。而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巯嘌呤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当时从药店买的是浙北药业生产的巯嘌呤,1瓶50片100元,这才个把月就都涨到128元了。”硕硕妈妈说,其实网上也有销售此药的,但由于不知道安全性,她有些不太敢买。

  药店存货也不多

  巯嘌呤紧缺已久

  记者了解到,巯嘌呤适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由于此药供不应求,最近几年来价格确切在上涨。“巯嘌呤本来很便宜,100片装的才610多块。”济南康夫堂医药连锁公司负责人李录博说,此前有3家企业生产此药,由于价格便宜、用量小,陆续有厂家停产。

  “去年上海1家企业停产了,上半年就开始进不到货了。目前市面上仅剩浙北药业生产的1批存货,价格也就逐步上涨。”今年3月份,康夫堂专门找到厂家去谈,才补进到400盒巯嘌呤,也都是2015年生产的,也就是说两年来该厂也没再生产新货。

  “现在山东很多医院的患者都来这买巯嘌呤,我们所剩的药也不多了,而厂家回复也许等8月以后才能生产新货。”李录博说,巯嘌呤用量太小,厂家也要求药店涨价,以弥补生产带来的亏损。因而,最近几年来巯嘌呤的价格逐步从100片60多元涨到了50片128元。

  7月18日,山东省卫计委宣布,通过调和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应急挑唆等方式,巯嘌呤、司莫司汀和抗狂犬病血清等3种药物可正常供应。其中,巯嘌呤的可供货药品经营企业为国药控股山东有限公司。“巯嘌呤现在能正常供货,但是数量不多,现有的这2310盒也是从国控河南公司调过来的,是2015年浙北药业生产的那批。”国药控股山东有限公司联系人武晓明说,巯嘌呤用量不是很多,但还是救命药,生产多了厂家卖不掉会报废,生产少了的话本钱又太高,因而陆续有厂家停止生产。

  厂家陆续停产

  价格低影响积极性

  那末,巯嘌呤目前的生产状态如何?为什么最近几年来1直紧缺?20日,记者联系到了陕西兴邦药业,对方告知记者,目前公司没有在生产巯嘌呤,也许等10月份左右会恢复生产。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浙江浙北药业,1名金姓经理告知记者,近两年公司1直在升级生产线,因此迟迟没有生产新货。“巯嘌呤属于抗肿瘤药,依照国家规定,不能和1般品种在同1环境下生产,要有单独的生产装备。”金经理说,公司要启用新车间、新装备,硬件投入34百万元,对企业来讲是1笔不小的投入。

  “另外巯嘌呤销售价格不高,也是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的1大因素。”金经理说,巯嘌呤产品本身用量不大,2013到2015年企业每一年都会生产,1年不过4万瓶到6万瓶,1开始50片1瓶的零售价才40多元,而且巯嘌呤每次生产不过两星期左右,其余时间生产线都是空闲的,本钱投入确切比较大。

  “后来放开药品定价,巯嘌呤的零售价才涨到了100多元。”金经理说,不过最近几年来药品原料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从本来的两3千元1千克上涨到7千元,足足涨了约3倍。并且,该厂原料供应商也只有1家,生产原料需提早预订,也比较紧缺。

  据金经理介绍,如果不是相干部门要求其生产这类救命药,也许公司将不会再生产巯嘌呤。“特定人群需求量比较小,投入本钱却比较高,也没有相干政策的扶持,全凭企业责任在坚持生产。”金经理说。

  补偿生产企业

  才能破解短缺困局

  记者了解到,我省此次监测预警短缺的17种药品,大都是便宜好用的老药,有些仅是特定人群使用,长时间以来用量其实不大。最近几年来,很多小众药、便宜药常常断货,特别是儿科、妇科和急救用药,更是成为“药荒”重地。早在今年1月18日,山东省卫计委发布的第1期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公告中,就提示触及儿科、妇科和急抢救总计18种药物短缺。

  记者调查了解到,药品短缺背后仿佛总是隐含着这样的逻辑:原料价格高,企业生产本钱增加,低廉的出厂价背后,药厂缩减产量,市场中对药品供不应求,从而出现断货。而缺少相干配套政策的支持,是很多药企不愿投入生产的1大缘由。

  很多专家认为,要破解便宜药短缺的困难,不能光依托市场的无形之手,更需要依托政府这个“有形之手”。国务院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如果希望引导非政府企业即民营企业来参与短缺药品的研发和生产,那就应当通过市场的正常手段,来让他们得到1个公道的、能够补偿企业投资本钱的相干制度,以解决其正常研发和生产行动。

  据悉,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行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定点生产、调和应急生产和进口、完善短缺药储备等多种方式,保障短缺药品供应。这也意味着,这些“救命药”未来或将不再难觅踪迹。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