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文化

阅读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最佳方式

2017-06-05 14:00:15

  浏览是人们了解1座城市的最好方式之1,而任何1座伟大的城市,也皆有作家为其著书立传。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1场名为“读城:浏览北京”的讲坛在首都博物馆举行,作家肖复兴、宁肯、石1枫,和文化学者赵珩、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单士元之女单嘉筠等文化名家齐聚,泛论“像读1本书1样浏览北京”。

  肖复兴曾出版关于北京的作品《蓝调城南》《我们的老院》,他以“爱恨交加”形容对北京的感受。多年来,他的创作和研究围绕着北京城市发展和旧城保护,在他看来,保护仅存的古老街区特别重要,“保护好历史遗存是生活在当下人们的历史性责任,保护了它,实际上是保护了我们自己的记忆和对这座城市的1份感情”。

  赵珩也表示,对北京的改造和保护不能割裂开、仅复建1段历史中的北京。北京文化是多元且深邃的文化,特别在地域文化特点逐步淡化确当下,更不能以单1的“京味儿”概括北京文化的全部。单嘉筠则回想了《从紫禁城到故宫》作者、文物专家单士元先生与故宫的故事,在她看来,保护好城市古建筑才能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北京作为1座有着50万年人类生活史、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1部写不尽、读不完的大书。北京城深邃的历史与文化,和现代北京的多样性,无疑为写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和创作素材。

  《10月》杂志副主编、北京籍作家宁肯曾以北京“城与年”系列回溯了自己的成长记忆,又在刚刚创作完成的非虚构长篇小说《中关村笔记》中描写了中关村30年来从电子1条街向科创高地的发展历程。而这类发展对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来讲既熟习又陌生,他说道:“有人前行就有人守旧,有人站在风口浪尖,也有人沉溺在过往没法自拔,这些矛盾与故事里的北京,为作家提供了无数素材与创作土壤。”

  石1枫则坦言写作北京其实不容易。在他看来,北京分成民俗的北京,政治的北京和市场的北京,“今天要想写好北京的作品,最好能写出这3个北京的融合;而立足于北京的写作,最好也能有讲述中国、讲述时期视野”。

  当日,国家图书馆在京揭晓了第102届文津图书奖,《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德国天才》《造房子》《古乐之美》《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1、发展与平衡》《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星空帝国中国古代星宿揭秘》《吃货的生物学修养》《去野外:探索大自然之旅》《盘中餐》等10部图书获奖。

  据介绍,文津图书奖设立于2004年,是由国家图书馆发起、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评奖活动。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