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文化

抢救“失落”的民间文学:优秀传统文化根在民间

2017-05-07 07:25:39

  抢救“失落”的民间文学

  1部包括中国百年来民间文学集大成之巨献《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日前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布正式启动编辑。未来8年,来自全国的专家将把数代文化工作者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整理成书。在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实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如何抢救散落在祖国大地上的民间文学“珠宝玉石”,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

抢救“失落”的民间文学:优秀传统文化根在民间

南京博物院展出的清代扬州漆器,牛郎织女纹雕红盘。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根在民间

  民间文学包罗万象,神话、传说、故事、史诗、歌谣、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说唱等,里面包含着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表达情势。邱运华认为,整理和传承民间文学,有着3重重要意义。

  第1,民间文学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千百年来,中国既有优秀的文人传统,又有丰富的民间文学传统。历史上和当代的许多大作家,都是喝着民间文学的乳汁长大的。民间文学为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这类文化基因是任何其他东西不能替换的。

  德国在启蒙运动时的1个重要举动就是发掘本身的民间文学遗产,以此来证明德国文学是有根的。正是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歌德才创作出了《浮士德》。1个民族的文学如果离开了民间文学的滋养,就是无根之木。

  第2,民间文学是塑造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气力。民间文学所包含的风俗习惯、伦理观念、价值观、审美趣味等,参与了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塑造进程。

  第3,民间文学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供了原创性的精彩文本及样式。在与世界各民族交往中,观音、妈祖等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神话形象,成了中国文化的符号。民间文学不但是学术研究的宝库,也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

抢救“失落”的民间文学:优秀传统文化根在民间

南京云锦作品,牛郎织女织金妆花挂屏。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掌控千载难逢的机会

  《关于实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第1次专题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1篇重要文件。邱运华表示,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列入其中,这既说明了民间文学的重要性,也说明整理民间文学的迫切性。

  “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程中,民间文艺遭到的冲击最大,面临的困难也最多。”邱运华说。5000多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社会为基础的传统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社会的根基在逐步削弱,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愈来愈少,民间文学所立足的土壤缩小了、脆弱了。民间文艺的传承人和受众都在逐步萎缩。这些都给民间文艺的传承带来了极大挑战。

  民间文学靠人们口口相传,对人的依赖性强。1旦传承人不在了,美好的故事、言语、长诗、史诗也就没有了。如果我们不记录、不抢救,几10年后的人就不知道甚么是皮影戏,也没有人再吟唱《格萨尔》了。邱运华认为,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可谓恰逢其时。

抢救“失落”的民间文学:优秀传统文化根在民间

北京81学校的传统文化课上,学生学习用皮影表演民间故事。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从数字化到“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

  2010年12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6年时间积累了8.78亿字材料,触及故事、传说、歌谣、谚语、小戏、宝卷、叙事长诗、史诗等种别。数字化工程第1期完成,验收遭到很好的评价。第2期正在进行,这时候《关于实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出台了。“我们以此为基础,申请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进1步丰富我们的民间文学遗产。将成果印成书,做出1000卷,每卷100万字。同时做好数字化工程和出版工程。将20世纪到21世纪早期的民间文学遗产搜集齐。”邱运华说,选择的标准必须是优秀的民间文学,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那些守旧的、与未来文明进程不相适应的作品不能进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邱运华认为,民间文艺关键在人。民间文艺家协会联系8000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实行“活化工程”,提高他们工作的社会地位,让他们站在社会文化舞台之上,凸显他们的意义。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实行这项工程,中国文联成立了领导小组,兼顾计划项目实行,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带头,书记处书记负责具体履行。同时建立学术委员会,请德高望重的专家担负学术委员,确立学术体例和科学规范。并成立编辑出版调和委员会,调和学术管理、编辑出版、具体操作规范,3个机构相互配合,行政、学术、出版工作同时推动。

  “今年的主要目标就是制定规则,把出版工程的规则方案制定起来,建立学术标准、编辑出版标准、工作程序,为后续的工作开好头。”邱运华信心满满。

(原标题:民间文学再不抢救,今后就没有了——邱运华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