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好奇心"引领的"科学奇遇"——解码菠萝科学奖

2017-05-13 21:06:31

  新华社杭州4月15日新媒体专电题:“好奇心”引领的“科学奇遇”——解码菠萝科学奖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魏董华 朱涵 黄筱

  5000年前的国产啤酒甚么味道?大小熊猫为了吃进化出第6指?1个泳池里平均有140瓶尿?锻炼太多是1种病?……被称为中国版“弄笑诺贝尔”的菠萝科学奖14日晚在杭州颁奖,1批看似卖萌弄笑,实际上却严肃严谨的科学研究遭到了嘉奖。

  菠萝科学奖是浙江省科协支持,浙江省科技馆与科技媒体果壳网协力打造的科学奖项,从2012年开始颁发。寓教于乐,让更多公众走近科学是设立该奖项的初衷。看似文娱的背后,是对科学本质的严肃寻求。让我们跟随这趟“科学号”列车,在好奇心带领下,驶向充满未知和乐趣的大千世界。

  第1站:解码

  载着好奇观众的“科学号”列车首先来到第6届菠萝科学奖颁奖现场。从今年获奖的9个研究中,选取3个为大家解读1番,看看好奇心是如何驱使科学家刻苦研究的。

  【化学奖】5千年前的国产啤酒

  【获奖者】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考古项目组俞霖洁等

  【解码】考古学家在陕西省米家崖发现5000年前中国人就酿造出啤酒的证据。科学家已“解码”出这款上古啤酒的配料表了。

  俞霖洁说,不同植物的淀粉有着不同的颗粒结构。科学团队在米家崖发掘出的瓶瓶罐罐上找到了541种淀粉粒,利用不同植物淀粉粒的形态差异,对这些淀粉粒进行比对,得出了大致的原料配比。

  【生物医学奖】为了吃,大小熊猫都进化出6指

  【获奖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保护遗传学家魏辅文、胡义波团队

  【解码】大熊猫和小熊猫早在4000多万年前就踏上各自演变的道路,却在今天都长有1个“第6指”。在所有动物种别里,只有它俩有这个独特的结构。

  胡义波说,这根“手指”其实不是真的手指,而是增生膨大的腕部籽骨。大熊猫和小熊猫几近都靠吃竹子为生,这根多出来的拇指帮助它们能够灵活地抓取竹子。这实际上是1种典型的趋同演变现象——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动物,在适应类似环境的进程中,演变过相同或类似的性状。

  【心理学奖】锻炼太多可能也是1种病

  【获奖者】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运动医学博士乔纳森·张

  【解码】30多年前,华裔科学家乔纳森·张就研究发现“1天不跑就要死不活”的跑步“狂魔”们和得了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有着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行动偏向。 乔纳森·张发现,锻炼成瘾者的身体活动,既是1种应对机制,又是1种逼迫行动。普通人锻炼以后,身体和精神都会变得更好。对锻炼成瘾者来讲,锻炼的愉悦比普通人高出许多,所以他们下1次会练得更多。

  第2站:回顾

  迄今,菠萝科学奖已举行6届,为50多项严肃又有趣的研究颁发了奖项。

  第2站,“科学号”列车来到“名人馆”。菠萝科学奖颁发过哪些让人大喊“原来这也能够”的奖项呢?

  【2012年“心理学”奖】数钱能减轻疼痛

  中山东大学学心理学教授周欣悦的团队通过500人次的实验发现:金钱可以减缓疼痛,包括生理疼痛和社会排挤的疼痛。

  周欣悦说,课题组在实验中将被试者分成两组,1组数纸,1组数钱,然后让他们都将手指放入温水,再放入热水,以后报告在热水中的疼痛感。“与数纸的1组相比,数钱的1组疼痛级别更低。”

  【2016年“生物医学奖”】苍蝇通过搓手洗澡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1个疑惑,为什么苍蝇总在搓手?”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通过细致的视察,分析总结出动物“蹭”“掸”“搓手”等清洁身体的8种方式。

  知道动物如何洗澡有甚么用?胡立德说,他的发现有更广阔的利用前景。1些动物依托本身细微的毛发来保持清洁,“如果宇宙空间站里的太阳能板有1层毛,就能够起到防尘的作用。”

  【2015年“数学奖”】1个棒棒糖能舔多少次

  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博士黄金紫把棒棒糖放在1根被水流冲洗的管道中,通过延时摄影拍下棒棒糖的溶解进程:不管棒棒糖原来是甚么形状,水流速度多少,其在行将完全溶解时几近都是月牙形。而直径1厘米左右的棒棒糖,大约要1000次才能舔完。

  黄金紫说,团队本意是研究制药、化工领域和自然界的物资溶解的速率,是1个非常严肃而严谨的数学研究。

  除上面罗列的研究外,还有诸如“早撒谎的孩子更聪明”“男生追女生的数学模型”“加薪有助于戒烟”等各种“脑洞大开”的科学研究获奖,很多获奖奖项乃至是科研道路上的“歪打正着”。

  “虽然‘有趣’成为菠萝科学奖重要的评选标准之1,但菠萝科学奖的获奖者都是真实的科学家,入选作品必须在正规杂志或学术交换会议上发表过。”浙江省科技馆馆长李瑞宏说,相比较于美国的“弄笑诺贝尔”对科学界充满讽刺和自嘲,菠萝科学奖旨在让更多公众了解科学,也让科学走近公众。

  “现在很多科学家都会把取得菠萝科学奖作为重要的经历写进简历。”李瑞宏说。从“横空出世”的奖项到被科学家写进简历,菠萝科学奖正在成为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老百姓对话的桥梁。

  第3站:1封“来自伽利略的信”

  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好奇心”是珍贵的品质。科学的成功,常常也是好奇心的成功。

  “在我的科学研究中,好奇心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驱动我去探索大脑运作机制,使我成为1名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蒂姆·亨特在今年的菠萝科学奖颁奖现场说。

  “科学其实不总是精深冰冷、枯燥难懂的,科学也是可亲可爱的,也会逗趣卖萌。这1点对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连续两年带着11岁的儿子参加了菠萝科学奖颁奖的杭州市民张成说。

  “科普朝着趣味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意味着科普愈来愈朝着富有活力的方向发展,趣味性实际上也是激起公众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不可或缺的手段。”菠萝科学奖顾问李象益认为。

  第1届菠萝科学奖颁奖时,组织者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口吻写了1封信,用穿越时空的方式从16世纪的比萨城发至颁奖现场。最后,让我们重读这封信,结束今天“科学号”列车的旅程。

  伽利略的1封信(节选)

  在我小时候,也听说过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有的勤奋执着,有的癫狂不羁,但我很快就发现他们都有1个共同点——好奇。我曾1度好奇于他们的这类好奇,直到后来,我发现自己身上也1直藏着这样1种好奇。

  我也发现,很多科学工作者愿意享受孤独,将1生都埋在寂寥的实验室和冰冷的数据图表里,我猜1定也是由于这类好奇。对残暴星空的好奇,对浩大宇宙的好奇,对奇异未来的好奇,对人类本身的好奇,对昆虫如何寻觅同伴的好奇,对雨后清新气味的好奇。

  我常常想,每次真谛与错误的更替,大概都来源于最初的好奇吧,科学的成功,常常就是好奇心的成功。在漫长的几10万年里,好奇应当才是这个世界能够始终进步的第1推动力,如果要投选人类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我1定会将这1票投给“好奇”。

  有太多人醉心于科学本身的美好,不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不是能够取得足够的名誉和地位,乃至,连1句真诚的认可他们都不曾得到过,这就是我们为何要颁发“菠萝科学奖”。我们想向所有人证明,你已做成了1件事情,也想向你证明,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你1样的人,你们其实从不孤独。

  我清楚,也许像你们,也像我这样的人,有时不能不为自己的好奇心遭受嘲讽和误解,但请你们相信,不管什么时候,“好奇”永久是我们最值得爱惜的珍宝。

  最后,我由衷的赞美每位获奖者,就像你们也曾嘉奖我1样。

  庆祝你们,请继续前行。

  向好奇心致敬!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