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杜蕾斯”域名被抢注 法院判决域名服务商担责

2017-05-06 05:01:58

  3月31日下午消息,海淀法院官网发布案件快报称,最近几年来,商标和域名遭到抢注的情况愈来愈多,特别是当国际大公司进驻中国市场时,常常发现其商标早已被抢注为域名。日前,海淀法院审结了“杜蕾斯域名”案,该案系海淀法院首次判决域名服务商担责。

  原告LRC制品有限公司起诉称,杜蕾斯(DUREX)是世界安全套第1品牌,在中国销售多年,具有较高知名度。其是“DUREX”商标在中国真实的权利人。同时,其通过关联公司注册了杜蕾斯DUREX官方网站www.durex.com及中文官方网站www.durex.com.cn对DUREX产品和商标进行宣扬。其后发现durex.cn域名归属于案外人,且该域名指向网站的内容曾与杜蕾斯的竞争对手“杰士邦”官方网站内容完全相同,严重影响了杜蕾斯品牌产品的正常业务, LRC公司要求该域名的持有人、域名服务商等连带赔偿其经济损失,并将域名过户至LRC公司名下。

  最后,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要求,判令被告唐某将域名“DUREX.cn”转移至LRC制品有限公司名下,被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被告厦门易名科技股分有限公司协助该项转移行动,同时判令被告厦门易名网络有限公司、厦门易名科技股分有限公司、李某、唐某等连带赔偿LRC制品有限公司经济损失18万元及公道费用8万元;

  法官释法:

  域名抢注之歹意的认定:根据LRC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活动信息显示,其注册商标最早于1988年申请注册,在行业内“DUREX”和“杜蕾斯”商标标识具有较高知名度,本案域名持有人曾为多人,包括易名网络公司,上述注册主体在域名注册和使用进程中,是不是存在抢注行动,是不是侵害到原告LRC公司的商标在先权利系本案争议焦点。

  根据WHOIS查询记录,涉案域名注册时间为2003年,2014年7月,登记的所有人为王某,尔后经过量次变更终究持有人为唐某,易名科技公司及易名网络公司的登记信息显示涉案域名是以0元价格在两个ID之间来回转让,并且屡次修改注册人信息,以DUREX的知名度,上述注册人对此不可能不了解,故上述被告的行动明显系歹意注册涉案域名,并相互串通将涉案域名非法转移,在多个ID之间来回转让、修改,意图规避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第9条规定,被投诉的域名持有人具有以下情形之1的,其行动构成歹意注册或使用域名:(1)注册或受让域名的目的是为了向作为民事权益所有人的投诉人或其竞争对手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以获得不正当利益;(2)屡次将他人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标志注册为自己的域名,以禁止他人以域名的情势在互联网上使用其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标志;(3)注册或受让域名是为了侵害投诉人的名誉,破坏投诉人正常的业务活动,或混淆与投诉人之间的区分,误导公众;(4)其他歹意的情形。从原注册人案外人王某的行动来看,其不但注册了涉案域名,也同时将lovesexdurex.cn域名注册,并向LRC公司发送要挟函件,而且现有域名DUREX.CN的指向网站上存储了大量的竞争对手“杰士邦”的产品信息,可以认为涉案域名的注册和使用中存在主观歹意。唐某虽辩称其先申请先注册,亦应遵守不侵害他人在先合法权利的原则,在原告LRC公司已长时间使用DUREX商标,且已取得了较高的知名度的情况下,上述域名注册人歹意注册并串通修改域名注册人信息,侵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正当权益,不符合公平竞争和诚实信誉的原则,其已取得的域名应当返还给LRC公司。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第2109条规定,域名持有者应当遵照国家有关互联网络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因持有或使用域名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责任,由域名持有者承当。本案中几个被告在持有或使用涉案域名的进程中,将涉案域名用于LRC公司竞争方的广告宣扬活动,侵害了LRC公司的合法权利。

  域名服务商的责任认定:易名科技公司及易名网络公司2公司称通过双方的协议,向用户提供用户隐私保护服务,由用户自行勾选并达成藏匿域名实际注册人的行动,1方面缺少充足的证据予以支持其辩称,究竟系易名科技公司持有涉案域名还是仅是替换他人隐藏用户真实信息,该行动使得公众不能及时获得域名注册者的真实信息,同时也不符合域名注册使用公平、公正、公然的原则,不但达不到域名注册登记的目的,同时也人为地为权利人维权造成没必要要的障碍。故从证据的角度来看,不排除易名网络公司实际上持有涉案域名的情况。《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第2105条规定,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可以对部份保存字进行必要保护,报信息产业部备案后实施。除前款规定外,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注册服务机构不得预留或变相预留域名。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注册服务机构在提供域名注册服务进程中不得代表任何实际或潜伏的域名持有者。本案中易名科技公司及易名网络公司通过协议安排,从WHOIS的信息中变相地替换用户持有涉案域名,造成了域名管理混乱,为侵权行动提供便利乃至是串通参与了侵权行动。从易名科技公司与易名网络公司的协议来看,3方协商通过提供隐私保护这类看似合法的情势掩盖3方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目的,并不是正当,故易名科技公司及易名网络公司应当承当相应的侵权责任。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