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机器人护理老人?靠谱!

2017-04-01 00:07:57

机器人护理老人?靠谱!

  “黑客马拉松大赛”来自麻省理工大学,是全球享有盛誉的顶级黑客马拉松之1。它并不是是跑步运动,也不是黑客聚在1起图谋非法侵入他人系统,而是1个属于创客和极客的交换盛会,意在短时间内进行组队、头脑风暴,并通过快速编程把脑海中的想法变成现实品。

  这次以“医疗养老”为主题的“黑客马拉松大赛”, 赛格威设计的“机器人路萌”成了这些极客大展身手的平台。“机器人路萌”是1个基于安卓的可移动、可扩大的系统,形态上类似于常见的两轮平衡车,在此基础上开发者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如何利用它。

  大赛中,参赛者被规定要在72小时内通过“机器人路萌”可移动、交互方式丰富、软硬件可扩大的特性,开发出针对养老困难的1些创新型机器人利用,能够从预防、医治、康复护理等各个环节补充和辅助老年人的护理和照顾,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下降医疗本钱。这些团队拿出的养老机器人设计,有的能帮老人倒水、拿药;有的能在养老中心定期造访老人,预防和提早发现老年痴呆症;有的能监测到老人的生命体征……

  养老人力不足,机器人来上岗

  “操作的时候你上身保持平衡,下压手柄60度,找准重心,几近就不需要用力了。”在上海的1家敬老院内,工作人员正在为护理员工培训1台产自德国的载人爬楼机器人的使用方法。这台载人爬楼机器人外观上几近与普通轮椅无异,只是在坐垫下方多了带有机械腿的爬楼组件,座背后安装了操作手柄。

  这家敬老院人手少,所在的建筑虽然就两层,但由于没法加装电梯,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有了爬楼机器人,护工就可以很方便地帮助老人轻松上下楼。

  江苏昆山的1家敬老院则有1款家居巡查服务机器人,能感应老人意外跌倒,跌倒传感器是佩戴在老人身上的,可以根据需要配多个,传感器的信号和机器人相互联系,1旦有信号传出被获得,它就会通太短信向管理者发出报警信号。从传感器辨认跌倒至发出警报有1个10秒钟的间歇,以辨别老人是不是是真的跌倒,是不是可以爬起来。家属或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装备远程操作机器人的摄像功能了解情况并采取救济。

  在这家敬老院,本来由多名护理人员完成的巡房任务被机器人取代,带有路径计划、壁障功能的机器人每天自动穿梭在各楼层,本来隔3差5需要巡房的护理人员则在办公室内通过电脑接收好机器人传送的摄像画面,掌握老人的作息情况。这家敬老院还准备引进另外一款智能助行机器人,除具有普通的电动轮椅车的代步功能,还能帮助老人起坐。

  提到中国的养老问题,很多人第1个想到的是中国社保养老金缺口,事实上,养总是1个劳动密集产业,计划生育致使的人口断层,使得养老护理劳动力极为缺少,有钱也无“力”。

  1项针对1线城市的养老机构调查,1些资源较好的公立养老院“1床难求”,而1些私立养老院因担心没有足够和专业的护理人员,惧怕老人们出现意外,承当医疗、法律和道义风险,而将重病老人、失能失智老人拒之门外。可见专业护理人力资源的缺少是目前制约养老机构发展的最大瓶颈。

  生产线上的劳动力短缺让人们想到工业机器人,而养老的劳动力短缺也能借助于养老机器人。用技术替换人力,让机器人变成护理人员的扩充。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医疗养老领域是目前最热门的机器人利用开发垂直领域之1,全球优秀的工程师和企业管理者已看到了机器人在解决全球老龄化问题上的巨大潜力。”赛格威机器人负责人蒲立说,除“人力不足”这1因素外,下降整体医疗本钱也是未来机器人在养老看护领域有所作为的重要领域。

  在预防医学的范畴中,机器人可以按时提示、陪同和指点老年人进行有科学根据的保健活动,从而帮助老年人保持更活跃的生活习惯,延迟老年痴呆和生理性能退化的进程。对此类技术的进行投入,可以大大降落用户性能过早老化所致使的大量医治本钱。在预防阶段,1些很简单的事情坚持做、重复做就可以有巨大的效果,而机器人的耐心、延续、稳定性恰恰很合适负责此类事务。

  在家庭康复护理进程中,机器人也能扮演非常有用的角色,把医院级别的专业护理服务用较低本钱带到病人家中。

  “未来机器人所做的能够大大提高和保证医治和护理质量,也能下降成功救治1个得病老人的总本钱。”蒲立说。

  老人缺少陪伴,机器人挺贴心

  在1般人眼里,机器人属于高新科技产品,而老年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老年人能否习惯让机器人陪伴自己的晚年生活,蒲立说,这其实正是机器人相对更加优越的1个地方。

  蒲立认为,相比年轻的1代,老年人其实更需要机器人平台所聚焦的自然交互。智能手机的输入方法和信息显示界面,对老人来讲太小且太复杂,不容易使用,但随着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迅猛发展,通过语音或动作来发出指令,反而更容易于老年人的掌握和使用。机器人不但能够通过语音交互功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监管、陪伴聊天、视频播放等平常服务,给老年人带来生理与精神上的两重关怀,还能与各类健康系统、装备对接,实现对老年人的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追踪病情状态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的健康服务。

  “医学界个体化医疗的趋势与科技界人工智能算法发展在方向上高度匹配。”蒲立说,在医疗界,个体化医疗方兴未艾,成为大势所趋。

  所谓个体化医疗,就是在制定保健和医治方案时充分地斟酌到个体的差异,这其中包括症状、基因、生活习惯、允从性等等。在诊治进程中,如果能更快地找到最匹配个体差异的医治方案,可以大大下降医疗本钱、提升医治有效性并提高医疗服务的效力。在科技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正在开始被广泛利用,给个人提供个性化的科技产品体验。而机器人是1种新的个人终端,能够用视觉、语音、和搭载外设等方式收集更多的相干数据,例如搜集老人中风跌倒后脸部抽搐情况等关键诊疗信息和病人是不是按时定量服药等允从性信息,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医治方案。

  “别忘了,机器人是会移动的哦。” 蒲立说,随着导航技术的成熟,具有移动能力的机器人能很好地补充老年人日渐失去的行动能力。比如赛格威的“机器人路萌”最大的特长就是可以在室内、室外和混合环境自主移动。这项技能可以解决老人生活中的若干关键挑战。对已失去行走能力的老人,机器人可以主动把水、药片、食品、遥控器等拿给他们,或拉着载有老人的轮椅到需要去的目的位置。对依然可以行走的老人,机器人可以陪伴他们外出漫步买菜,并帮他们拿比较重的随身物品,如有跌倒等紧急情况产生,可以随时通知医院和家人。

  “和之前我们想象中不1样的是,老年人的1大痛点是社交需求,在行动能力弱化后,他们常常与社会其他部份隔绝开来,感到极度孤独和抑郁。” 蒲立认为,好的交互方式结合远程通讯技术就能够很好地满足老人的社交需求,而机器人足够好用的交互方式,完全可以做到让已不能出户的老人能与旧时老友定期保持联系,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安全性、有效性和本钱是科技团队设计养老服务机器人要斟酌的3个维度,赛格威机器人商业和开发者计划负责人张佳辰说,现在的情况是,要不要做养老服务机器人是没有疑问的——肯定要做。但是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利用如何场景化,在甚么场景里能提供甚么服务,如何能做到3个维度的平衡,大家还在探讨。”将机器人技术场景化、落地,并证明行而有效,这是大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蒲立看来,中国的“机器人浪潮”正在到来,叠加着互联网带来的连接和放大效应。生产的劳动力短缺让人们想到工业机器人的前景,“机器大数据”和“工业4.0”让人看到机器对人力颠覆性替换时期的来临。而养老的劳动力短缺使得养老机器人的产生成为可能乃至必须,但是更细致、更复杂、 更互动、更人性化的养老服务毕竟不同于工业生产,它不是构筑1个单独的科幻的未来养老世界,它需要护理人员的操作,它需要理解老人的指令,它不是冷冰冰的高效,而是温暖而简单的使用,和足够的便宜。 (记者 蔡文清 视觉中国供图)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