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我国学者发现埃博拉病毒关键蛋白的合成机制

2017-03-26 01:36:32

  新华社哈尔滨3月1日电(记者闫睿)记者1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得悉,这家研究所基础免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埃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的合成机制,为相干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理论根据。

  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的埃博拉病毒,感染人引发埃博拉出血热,致死率可高达90%。针对这1病毒,目前没有取得许可在临床利用的疫苗、殊效抗病毒药物。

  据团队王斌博士介绍,埃博拉病毒粒子表面的囊膜糖蛋白,是介导病毒感染靶细胞的唯1蛋白,也是疫苗研发的首选抗原、抗病毒制剂开发的理想靶标。

  科研团队从囊膜糖蛋白的生物合成进程入手,发现内质网份子伴侣中的钙连蛋白、钙网蛋白,参与了囊膜糖蛋白的成熟进程。进1步研究发现,囊膜糖蛋白GP2亚基的N—糖基化,通过参与蛋白的剪切、蛋白糖链的加工、多聚体的构成、蛋白折叠等多个进程,影响着病毒的组装和感染。

  团队郑永辉研究员解释说,病毒借助宿主细胞的内环境来完成本身蛋白的成熟及病毒粒子的组装,是1个精密调控的进程,任1环节的异常或缺失都可能致使病毒没法装配和感染。此研究阐明了细胞通过囊膜蛋白糖基化而调控蛋白功能的机理,将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理论根据。

  本研究相干成果已在美国出版的《生物化学杂志》期刊上在线发表。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