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动态

民企宝能对决央企华润 争夺万科第一大股东

2017-02-18 10:03:30

  原标题:争取万科第1大股东:民企宝能对决央企华润

  万科:“蛮横人”已进门?

  “门口的蛮横人”的隐喻,是公司股权争取1直是财经领域的热门话题。

  过去20年,房地产公司的股权关系变化不大。而从2014年开始,情况产生了变化。1方面,保险资金纷纭举牌、增持金地、碧桂园和万科等房地产公司。险资的入驻,既有与原管理层相矛盾,也有助力公司发展的案例。另外一方面,中海与中建合并以后,招商系、中交系、保利系、中粮系等地产央企开始大举整合,或再传整合信息。与此同时,近两年李嘉诚内地兜售的物业已近千亿元。

  导读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得悉,华润接下来有很大可能继续增持万科。毕竟,双方目前的持股仅差0.15%。

  7月以来,“门口的蛮横人”祭出筹马,悄然砸向了房企龙头万科。

  出身潮州的姚氏兄弟,通过其控制的宝能系接连3次举牌万科,超过华润团体1跃成为万科第1大股东。

  这1幕在8月26日晚引爆了地产圈和金融界。1年多前万科总裁郁亮“谨慎蛮横人”的正告犹在耳边,现实中其人已上门。

  这也是历史性的1刻。在此之前,华润团体扮演万科这家中国乃至全球第1的房地产公司的大股东,已达15年之久。

  宝能系此次扮演的,是充满歹意的“蛮横人”,还是怀有善意的战略投资者?万科这艘超级战舰,又将走向何方?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得悉,华润接下来有很大可能继续增持万科。毕竟,双方目前的持股仅差0.15%。

  “暗战”第1大股东

  过去15年中,万科前10大流通股东基本以长线基金和机构投资者为主,但自2014年以来,万科股东结构的剧烈变化便不断产生。

  2014年,万科事业合伙人盈安合伙通过2级市场增持万科股分至4.14%,跃升至第2大股东;今年7月至今,宝能系连续增持,超出了盈安合伙,又超出了华润。

  宝能系,是指宝能团体姚氏兄弟控制的1系列公司。根据万科简式权益变动书,宝能投资是姚振华全资具有的公司,钜盛华公司由宝能投资99%控股,而钜盛华则持有前海人寿20%股分。姚振华现任前海人寿董事长,其弟姚建辉任宝能控股董事长。

  万科26日晚公告显示,前海人寿继续增持了万科0.73%股分,钜盛华通过融资融券方式继续增持了万科0.08%股分,同时钜盛华以收益互换的情势总计持有万科4.23%股分。

  此前7月10日、24日,前海人寿及钜盛华通过2级市场分别买入万科股票,占比已达10%,总耗资约160亿元。

  这意味着,前海人寿及1致行动人钜盛华此次总计增持了万科5.04%股分,目前总计已持有万科15.04%的股分,依照增持区间股价计算,动用资金超过200亿。其中,以股票收益互换的情势,钜盛华共持有万科8.04%的股分,这部份的资金本钱已超过100亿。

  逾200亿、15.04%的股权,宝能系便已“登堂入室”,曾的大股东华润会坐视不理吗?知情人士流露,华润团体在接下来的窗口期内会继续增持万科。

  根据公司法、香港公司收购、合并及股分回购守则和万科公司章程,单1股东及其1致行动人持股到达30%,便视为控股股东,而1旦到达30%,会自动触发全面要约收购。基于此,华润和宝能都几近不可能去触及这30%的红线。

  目前,华润、万科盈安合伙、万科工会及刘元生大几率构成了1致行动人,总共持股近21%,如果华润再增持9%,则逼近控股股东之位。若华润还能拉拢几个机构投资者,则不需9%;而宝能系,如不斟酌其他股东加入,则需增持近15%,才能到达。

  以万科当前股价13.18元测算,增持5%需要66亿,10%需要132亿,15%需要近200亿。华润方面,是不是愿意拿出数10亿乃至上百亿,增持万科到多少,是个疑问;而对已配资百亿买入万科的宝能来讲,压力仿佛也不小。

  第1大股东之争,是不是将会演化为华润和宝能系的拉锯战?万科股价是不是会因此受益拉升?对此,万科的1些中小投资者,已在向往两家大鳄增持带来股价上涨。在雪球的万科投资者社区,很多投资者表示,其已加仓万科。

  宝能系的意图

  在万科历史上,曾上演触目惊心的“君万之争”。而过去多年,姚氏兄弟屡次举牌、入股多家上市公司,以大胆精准、低调神秘的风格著称。

  他们是充满歹意的“蛮横人”吗?前海人寿1位高管向记者表示,宝能目前对万科的投资,仅是财务投资。

  事实上,对“蛮横人”,万科1直抱有防备之心,并有相应的预案。

  “蛮横人来敲门是很正常的。如果能成为(万科)大股东,取得绝对控制权,这是最简单的,如果不能取得控制权,可以通过股东南大学会、董事会来捣乱,比如投反对票,利益威胁等。”去年,郁亮曾如是说。

  并购方是善意还是歹意,是不是真实的“蛮横人”,决定了收购对公司、对股东是不是有益。

  1般来讲,基于善意的收购会事前和董事会或管理层沟通;相反,歹意收购方则会关注短时间财务回报,乃至在股价抬升后就退出,1般会通太短线市场炒作、掏空目标公司、不正当的关联交易来获益;收购方通常会施压管理层,同时伴随着资产剥离、管理层改组、裁员等。

  万科董秘谭华杰表示,万科对所有投资者持欢迎态度,首先都会假定对方是善意的。

  但相较于华润,宝能对万科来讲是1个陌生的“外人”,管理层对其抱有警惕之心。乃至,万科内部已做好了对方是歹意收购的最坏打算。

  万科相干人士称,在举牌之前,前海人寿和钜盛华公司均未与万科方面接触;而在第2次也就是7月24日举牌后,双方管理层有进行过1次见面交换。

  当下,由于钜盛华和盈安合伙皆有配资杠杆买入股票,对股价稳定、上升的诉求,让宝能系和万科、华润,仿佛站在了同1条阵线上。

  “(宝能系)付出的是有本钱的资金,而且在目前的市场中,稍有不慎,损失惨痛。所以,唯逐一条前途就是赌万科的价值回归,大家的诉求是1致的”,万科的1名小股东认为。

  抛开股价,记者接触的万科和宝能内部人士均认为,8月26日的增持以后,宝能就不但是简单的财务投资了。

  理论上,15%的股权,意味着它可以提请召开股东南大学会,选举董事进入董事会,谋取更多的话语权。

  根据万科财报,目前华润万科共有6人居于万科董事会,分别为王石(微博)、郁亮、王文金、乔世波、陈鹰和魏斌,占万科董事会11人中的1半以上。其中,原第1大股东华润派驻了3位董事。

  但进入万科董事会并不是易事。根据公司章程,万科目前是11人的董事会,任期3年至2017年3月。若要增加董事,需要经过提请召开股东南大学会,修改董事任期,乃至修改公司章程,还必须经出席股东南大学会的股东(包括股东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或2/3以上通过;而若要控制董事会,则需要持股到达30%。

  合格大股东之辩

  如果说,歹意收购者是真实的蛮横人,只是追逐短时间利益,那末类似于KKR的私募机构,则是通过资本重组、管理鼓励等方式,提升企业价值,终究实现退出。

  在这两类并购者以外,事实上还存在着1类真正和企业共同成长的长时间投资者。国内的华润团体是1个典型代表。

  2000年底,华润团体及其关联企业以15.08%的股权,成为万科第1大股东。

  纵观华润的成长,伴随着1系列资本运作、并购上市,作为战略投资者,15年来,华润1直扮演财务投资人的角色,保证万科经营运作的独立性;在可能触及与华润旗下华润置地的同业竞争时,华润也能保持中立;另外,华润还很重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郁亮表示,华润是非常优秀的大股东,中国上市公司缺少这样的大股东。“华润固然是最好的大股东,但是长时间看,万科的大股东不可能永久是华润。我们有开放的心态。”谭华杰说。

  那末宝能会是1个合适的大股东吗?“姚是资本高手,之前已有上市房企的股权投资先例,今年以来举牌的房企也不止万科1家;万科已在谋划万亿蓝图,宝能在很长时间内都还不具有这类管理能力;万科的管理团队是经过数10年磨砺沉淀构成的,相当长时间内是不可替换的,不管是谁,都不会轻易冒险去改变这个稳定。”深圳1位熟习宝能的业内人士说。

  其判断,宝能系的举牌不会是歹意,就是做个长时间的股权投资。

  另有接近宝能的人士认为,3次举牌万科不单单是财务投资了,但想要控股万科也太难,宝能可能看重万科的资源与品牌,将来迫使其进行多方合作。但该人士也指出,万科管理得那末好,宝能如果参与经营,可能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

  不管如何,宝能系的增持给万科公司治理和管理带来新的挑战。资本的意志,是不是能与公司长时间经营发展1致?如果不是战略投资,只是想推高股价快速变现,会否给公司带来伤害?

  这也提出1个终极问题,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上市公司平常经营究竟应当谁说了算?

  在互联网领域,阿里巴巴、小米的合伙人制度备受推重。万科去年推出的事业合伙人制度,也正试图重构股东、投资者、管理层、员工之间的关系。

  “当资本也逐步成为1种可以购买的资源,那末为何资本的所有者仍然能成为企业最核心价值的掌握者?”谭华杰认为,合伙人制度能够创造1种新的公司管理体系,重新界定和设计债权人、股权投资人和合伙人的收益分配方式。

  过去多年,掌控万科的始终是以王石、郁亮等职业经理人/事业合伙人为首的管理层。万科的1些长线机构投资者表示,万科稳定的管理层是公司经营事迹发展的根本,而保持管理层的稳定对公司长时间发展有益。

  从万科历次财报表露来看,长时间持有万科的机构投资者包括GIC PRIVATE LIMITED(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UBS AG(瑞银团体)、中国人寿、新华人寿等。不过,截至8月21日,这些股东均已退出万科前10大股东之列。取而代之的是前海人寿及其关联方股东。21世纪经济报导 记者:张晓玲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