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动态

格力造车三大鸿沟待逾越 家用轿车面世或仍需时日

2017-04-01 16:48:00

  (原标题:格力造车,“3大鸿沟”待逾越 格力及董明珠虽然屡次表现出“不差钱”,但造车除花钱,更不能忽视其“技术活”本质)

  在收购珠海银隆失败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个人,乃至全部格力电器,都未停止造车步伐。在最近1次临时股东南大学会上,格力宣布今年将以不超过200亿元的额度与银隆合作,再度高调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但是,不管是格力善于的智能设备、汽车空调领域,还是银隆善于的电池领域,其结合也许仍有很多的难度,格力要造出真实的乘用轿车,也许仍需要1段较长的时间。

  格力再度大手笔牵手珠海银隆

  在格力最近1次的临时股东南大学会上,在董明珠因个人投资了珠海银隆而躲避投票的情况下,格力大股东们全票通过了与银隆的合作计划,预示着格力今年仍要大步进入新能源领域。

  不过,这宗合作很快就遭到了深交所的关注,被要求公布此前与银隆的合作情况后,格力最新的公告显示,在2016年期间,格力与银隆的关联交易金额到达接近50亿元,但均为格力向银隆销售的工业制品和智能设备,并未显示格力直接参与造车或购买了新能源车辆。

  对此,格力在上周的最新公告中解释,珠海银隆如依照市场价格从公司采购智能设备、模具、铸造、汽车空调、机电电控等产品,格力将可以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是格力第1次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具体资金计划。

  跨界造车“3大鸿沟”待逾越

  从1开始豪掷130亿元意图收购珠海银隆,到董明珠以个人名义10亿元投资银隆,再到格力公布与银隆去年近50亿元的交际金额,格力及董明珠在与银隆产生的屡次关联中,都表现出“不差钱”的1面。但在业界看来,造车除要花钱,也不能忽视其“技术活”的本质。

  对格力造车1事,董明珠在春节后的1场座谈会上,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最新看法,那就是通过空调技术率先进入汽车空调领域。格力内部人士也向南都记者证实,格力有进军汽车空调的计划,汽车空调已经过量年研发,目前已成熟,而其他相干汽车空调产品也都会触及。董明珠则表示,与银隆的合作正是进入汽车空调领域的契机,“如果今年银隆实现销售300亿元,生产3万台汽车,那就意味着我们卖3万部汽车空调。”奥维咨询研究院院长张彦斌就表示,汽车空调技术与家用空调存在1定差异,相比家用空调,汽车空调的使用环境更加复杂,要求紧缩机面积更小,功率则更大,家用空调企业进军汽车空调有实力和技术优势,但还需要做技术延伸和突破。实际上,以往家电企业与汽车跨界的案例并不是没有,美的、奥克斯也曾尝试进入该领域,终究均无疾而终。目前汽车空调主要由专业的汽车配件厂商生产,比较知名的有法雷奥、德尔福、杰克赛尔等国际品牌,这些品牌在国内均有合资厂家,完全可以实现国内生产与供应,国内的知名品牌则有松芝等。

  不过,新能源汽车的最关键技术环节,毫无疑问还是电池,这是格力造车需要逾越的第2个鸿沟。

  格力当时打算收购珠海银隆时,最被质疑的1点,就是其电池技术。银隆在多年的发展路径中,选择了钛酸锂电池作为自己的电池技术,至于银隆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源于2011年收购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奥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银隆耗资4900万美元购买其53.6%的股权,把钛酸锂负极材料快充技术收入囊中,并在国内建设了生产线。因格力造车而被屡次摆上台面的钛酸锂电池,其优缺点非常明显,首先,“银隆钛”具有耐高温耐低温的特性,可以在相对复杂、极真个气候环境下使用,另外6分钟快充、2.5万次循环使用、电池稳定不起火不爆炸的高安全性等也是其优势。但能量密度低、续航里程短,则是目前钛酸锂电池技术被公认的缺点,1名电池专家去年10月份曾对南都记者表示,相对主流的3元锂电池、磷酸锂电池,钛酸锂电池目前适用于高频来回的公交车及纯电动专用车,“钛酸锂电池在市场的占比仍非常低。”以比亚迪为例,其在2016年出货的电池主要为磷酸锂电池。

  至于格力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另外一需要逾越的鸿沟,就是国家针对新能源车逐年降落的补贴政策,不过格力在此前意图收购银隆时曾表态,随着行业净化与技术进步,补贴减少的影响将愈来愈少。

  家用轿车面世或仍需光阴

  去年,魏银仓在银隆位于河北邯郸的工厂园区内举行的1场推介会上曾表示,银隆是继比亚迪以后,唯1在新能源电池与汽车到达全产业链覆盖的公司,南都记者访问该园区时也了解到,从电池到整车,园区都有完全生产线。近日,银隆位于天津的生产基地也已投产。但跟比亚迪同时在客车与轿车领域有高产出明显不同的是,银隆下线交付的汽车都是纯电动公交、园区接驳车这些类型的客车。数据显示,珠海银隆2016年共销售纯电动客车超过5000辆,事实上,国内其他新能源客车制造商,也鲜有接触家用轿车的研发与生产。

  银隆具有成熟的新能源客车生产能力毫无疑问,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仅仅综合格力与银隆两家企业的优势,还不具有短时间内合作生产成熟家用轿车的能力,更谈不上具体的时间表。格力在回应2017年与银隆的合作意向时,除表达了快速进入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外,还表示预计会花10亿元购买银隆的新能源车辆及储能系统,理由是公司内部目前有物流车、大巴车及储能装备等刚性使用需求,但这些“欲望”,一样只字未提乘用轿车。

  董明珠曾不止1次表示,希望未来消费者下班回家开着格力新能源汽车,路上拿出格力手机远程遥控家里的各类生活电器。明显,格力通过与银隆的合作,可以少走很多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弯路,并且可以时刻掌握新能源领域的最新动态,但参照格力多元化路径的另外一产品———手机也还没有大范围进入市场,1款真正带有格力标志的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家用轿车的面世,恐怕需要更多光阴。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