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动态

滴滴入股饿了么 互联网产业并购第三条路线

2017-03-24 01:35:37

  原标题:滴滴入股饿了么: 互联网产业并购的第3条线路

  从被传卖身美团,再到传滴滴入股,最近的饿了么不太平。

  滴滴入股饿了么,是抱团取暖的无奈之举,还是应对竞争的创新线路?对滴滴而言,出行市场和生活类配送市场有着天然的契合性,“死敌”Uber也在美国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饿了么来讲,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令其倍感焦虑。因而,这起在坊间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合并就顺理成章地产生了。

  故事要从连智能手机都还没有普及的2009年说起。当年,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的张旭豪和其团队在大学宿舍里创办订餐平台饿了么。在延续数年的耕耘后,饿了么开始迎来了最好的时候,餐饮O2O终究站上了风口,成了“显学”。

  风口的饿了么忽然发现,在这个延续数年间空阔的领域突然站满了人。2013年下半年,团购老大美团杀入外卖领域,美团外卖负责人王慧文去了趟上海,向饿了么开创人张旭豪提出了收购意向,但张旭豪谢绝了。

  以后的1年半里,饿了么接连引入大众点评、腾讯和京东的战略投资,和背靠美团的美团外卖剧烈竞争。

  令张旭豪为难的是,今年10月8日,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前者是强大的对手,后者是战略投资方。当天晚上,饿了么也在合并中的传言也甚嚣尘上,而张旭豪通过公然信发表“独立宣言”:饿了么将保持独立发展。

  要想独立发展,“硬气”的张旭豪除要解决融资困难以外,最为辣手的还是配送环节。如何解决配送问题,乃至从欧美国家的同类模式中也不能寻觅到1个终究的稳定形态,现存的方法都是阶段性的,可能产生变动的。

  通过简单假想,就能够想象到其中的难度,比如在1个区域,餐饮高峰时段需要10位配送员,那末在每天11点—13点,17点—19点两个时段过去后,这10位配送员会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解决的途径有两种:1种是迎难而上建立自己的团队,然后通过扩充业务链条,加入餐饮之外的业务形态以充分利用团队;或将配送团队的时段分批外包,而目前各大餐饮O2O开始扩充的超商线和医药线就有此意。另外一种是同享他人的资源,包括目前饿了么和百度正在“收编”或与各个区域小而散的物流团队合作的做法。

  如果说饿了么牵手滴滴是在资本层面之外的业务层面的合作,那末合作就属于第2种模式:利用滴滴空闲的社会运力空间完成配送。如果将视野拉开,就会发现在全部物流行业中,通过利用社会空闲运力资源的有效调配,下降物流本钱这1假想正在逐渐的尝试中,包括人人快递、京东、菜鸟等多个公司都在同城领域开始进行这类业务。

  滴滴是不是有这类运力空间呢?是有的。而且目前在1些城市,滴滴司机已开始自发地进行类似的货运业务。笔者在乘坐滴滴专车时,曾收到司机递过来的1张名片。据司机介绍,他同时也在进行1些同城货物的配送,并建立了1个微信群,上面有1些B端客户(指商户),他们的需求比较稳定。这位司机还告知笔者,他认识的几位司机都正在尝试拓展这1业务。

  更加重要的是,滴滴有足够的调度能力。经过数年发展的滴滴平台,已能够及时地处理大范围的数据,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整体调度和调控,而这则是高频率、短距离、时效高的O2O配送环节中最需要的能力。

  在公布这次入股的同时,双方还公布了协力搭建1个 “4轮+2轮”同城配送体系的计划,这也证明了未来双方在“运力空间”方面进行资源整合的可能。依照国家对餐饮业的相干规定和目前在配送领域的实践,滴滴方面更有可能在非餐饮领域的同配干线领域发挥作用,而饿了么还将继续在终究的配送入户的环节进行建设和发力。

  固然,这也只是料想之1,毕竟众包物流终究形态目前仍然没有1个肯定的方向。或许滴滴入股饿了么能成为互联网产业并购的第3条线路。本文来源:中国企业报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