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动态

"失血"过多宝姿出局 国内高端服企面临洗牌

2017-03-03 03:03:52

  原标题:宝姿出局 国内高端服企面临洗牌

  据报导,国内奢侈品界曾的霸主——宝姿时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姿”)黯然宣布退出服装业。它的衰落乃至出局,使国内高端服装市场被重新审视。有业内人士坦言,国内高端服装企业或将面临重新洗牌。

  告别服装界

  服企宝姿今后不再做服装了。

  宝姿6月1日发布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 Ports BVI将现有时装和衣饰业务Ports HK20%的股权作价6亿元,出售给东方富海。东方富海将辨认及介绍第3方买家给Ports BVI,以24 亿元的对价向Ports BVI 发出购买 Ports HK剩余 80%权益的要约。

  对股权出售的缘由,宝姿方面表示,消费者从传统零售转向网上购物,和中国的宏观环境等因素,致使公司财务事迹降落。“退出本公司传统的时装及衣饰业务和转移本公司的策略重心至预计将为股东带来更佳回报的中国经济相干行业,将更符合股东的利益。”

  面对公司的变革,宝姿官网客服称“现在公司还没有给出任何通知,1切都还正常”。

  宝姿生产部门相干负责人也对新金融记者表示,生产方面的业务没有遭到影响,“即便出售,全部生产运营还是要继续的。”

  随后,新金融记者就业务出售后,对品牌运营的影响和是不是会做出相应调剂等问题联系了宝姿相干负责人,截至发稿还没有得到回复。

  “失血”过量

  冰冻3尺非1日之寒,宝姿事迹疲软已延续了相当1段时间。宝姿CEO陈启泰曾想通过控制经营本钱、优化零售门店网络、建立电子商务等方式解救宝姿,但目前看来并未有效地遏制住其下滑的趋势。

  据宝姿财务报告显示,2011年—2014年,公司营业额分别是19.85亿元、20.98亿元、21.37亿元、18.79亿元;经营溢利分别为5.66亿元、4.81亿元、4.11亿元、1.70亿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4.30亿元、3.51亿元、2.93亿元、0.73 亿元。

  “这个品牌我其实不认同它的实际价值。”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坦言,“宝姿对上,拼不过那些国外的奢侈品牌;性价比,又拼不太轻奢。实际上,它产品的价格还不如1些性价比高的‘快时尚’品牌。关键在产品设计上,也没有体现出1些特点。”

  周婷认为,宝姿已失去了增值空间,收购价值其实不大。“现在消费者愈来愈成熟,假洋品牌和伪奢侈品牌还不如主打性价比高的‘快时尚’品牌来得实惠。”对新金融记者提出的“宝姿被收购后经过调剂是不是还能起死复生”的问题,周婷称“不看好”。

  对宝姿的断臂止血,在服装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看来,也许是个明智之举。

  “宝姿在国外只属23流,在国内竟能成为奢侈品牌,可以看出国内曾有1段时间的消费观是畸形的。如今消费者重新建立消费观念,宝姿很难恢复曾的利润高度,这个时候萌发退意,也是可以理解的。”程伟雄向新金融记者表示。

  行业问题凸显

  对上述“假洋品牌”之说,源于1989年。那1年,创建于加拿大多伦多的宝姿被香港商人陈启泰收购。随后,公司总部设在厦门,其经营重心也移至国内。为了提升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宝姿提高了它在国际上的暴光率。披上“洋”外衣的宝姿就此成功地粉饰了“中国制造”的本质。

  类似宝姿的服企还有很多,随着进口衣饰关税的下调,和愈来愈多真实的洋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假洋品牌价格虚高的问题逐步凸显,“宝姿”们价格泡沫破裂,或将面临服装市场的重新洗牌。

  “传统的时装衣饰业务的未来前景是困难和具挑战性的。”宝姿在公告中绝不粉饰对衣饰行业前景的耽忧。

  “1些高端服装品牌价格和品牌的本质与内涵是不符合的,它们需要从原来的神坛走下来。1些品牌的价格已下调。宝姿的退出,拉开了国内全部服装行业重新洗牌的序幕。服装价格虚高的现象,也将被重新梳理,直至回归理性状态。”程伟雄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如今,宝姿出售的产品中,动辄数千元,可与国际奢侈品牌比肩;折后数百元,乃至低过“快时尚”品牌,价格“能屈能伸”,定位趋于模糊。面对内忧外患,“宝姿”们已站在重新界定目标客户群的10字路口。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