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药健康

廉价药价格飙涨 还得从产业链上游求解

2017-08-11 08:00:27

  最近,1些家庭经常使用药开始涨价了,家庭的必备良药红霉素眼膏、复方甘草片等从几毛钱的价格翻倍上涨。在部份地方,便宜药的价格乃至出现翻倍上涨,有的药品在短短1年内价格涨20倍,即使这样依然1药难求。

  诸如此类的消息此前1再爆出,并已引发了数轮热议。惋惜的是,看似热烈的公共讨论,至今仍未构成有效解决方案。因而,每过1段时间,同1个现象就会被拿来热炒1番。

  类似的报导,其核心信息不过都是那末两点,也即1部份便宜药大幅涨价,而另外一部份便宜药或短缺或消失。对此,消费者固然意见很多,而相干药企也是委屈满满……家庭经常使用药的价格暴涨,背后所折射的,明显是多方的利益博弈拉锯。

  需要说明的是,被舆论描写得“触目惊心”的经常使用药价格飙涨,很多只是从本来的几毛钱涨到了几块钱,由几块钱涨到了几10块钱。虽然相对来讲价格确属翻倍上涨,但其“绝对值”其实其实不高。也许,这1轮的药价暴涨,更多还是合适看成是药品定价放开以后的“补涨”,这是1个回归市场定价逻辑、重新寻觅均衡价格的必经进程。

  相较于公众对涨价的天然反感,药企也许觉得,便宜药的价格还是涨得太少、太慢。依照1些企业的说辞,即使现如今基础药物的价格已处于历史高点,却还是没有到达本身的盈亏平衡线——此般1面之词固然不可尽信,但其中所牵出的1些客观问题还是得重视。现实是,随着上游生产要素的高度集中,垄断局面客观上已构成,这直接致使原料药价格火箭船蹿升。某种意义上,下游药企苦不堪言确属实情。

  基于如今的市场格局,过去意义上所谓的“便宜药”,极可能真的要1去不复返了。纠结于情怀与回想,来缅怀那个家庭经常使用药白菜价的年代,没有任何意义。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在新的游戏模式下,尽快确立1套公平的定价规则。而今,基本药品的终端售卖环节充分实现了市场定价,而其产业链上游却多充斥着“垄判定价”。这类严重失衡的利益分配方式,必将只能致使多数人付出逾额代价,少数人掠夺逾额利益。

  遏制经常使用药价格的暴涨势头,终究还是要回到产业链源头求解。这1方面要有赖于职能部门继续强化对医药行业的反垄断执法;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在坚持严格要求的条件下,加快相干生产牌照、销售牌照的发放进程,继而扶持更多的原料药定点生产企业。不言而喻的道理是,只有实现了产业上游的充分竞争,才能确保终端定价的真正公平。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