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文化

楼宇烈:中国文化,不能再“失魂落魄”

2017-06-17 22:34:17

  名家简介

  楼宇烈,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生于杭州。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计划领导小组成员。著作有《中国的品格》《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等,古籍整理有《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王弼集校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等。

  楼宇烈自196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直致力于中国哲学史和佛教的教学与研究;他积610余年对中国文化研究与体悟的底蕴,最近几年来尤其重视面向公众梳理与普及国学精粹。

  导读

  用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楼宇烈先生的话来讲,中国近百年来,在文化上曾“失魂落魄”,而在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对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是1个真正需要重新反思、探讨和评价的时候,并要对它作出1个新的评价来。楼先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深访谈”中,从许多方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楼先生认为,我们不再能“失魂落魄”了,而是应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并结合社会现实和时期需要进行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楼先生鲜明地指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更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上个世纪百年的经验和教训告知我们,中国人离不开自己的文化,只有具有坚实、鲜明的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化中国,才能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的文化为何曾“失魂落魄”

  记者:您的祖籍是浙江的?

  楼宇烈:我老家在浙江嵊县,诞生不久,就到了上海。在上海从幼儿园到小学,1直上到高中。

  记者:等于您是在上海长大的。

  楼宇烈:对,就是在上海长大的,全部中小学,我都是在上海受的教育。

  记者:后来考到北京大学哲学系。

  楼宇烈:我1955年进北京大学,到现在已超过60年。

  记者:您在北京大学坚守了60多年。

  楼宇烈:从上海到北京大学读书,再到留校在北京大学工作,没有离开过北京大学。

  记者: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华为条件,必须大力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54”青年节,他到北京大学与当时已87岁的国学泰斗汤1介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辑情况。同年,习近平出席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讲话,对国家最高领导人来讲,这尚属首次。习近平为什么如此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孔子?您认为有何深意?

  楼宇烈:2014年,习主席在记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时候,在人民大会堂发表了讲话,其中,他就讲到了人类面临的几大困难。虽然是人类的共同困难,其实也是全部中国社会的1个写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治国理政的智慧,对解决这样1些困难,是有启发和帮助的。

  新文化运动1百年来,我们对传统文化是否是应当有1种反思?而且怎样样能够把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特别是关于如何做人的这样1种精神继承和发扬起来,对今天的社会管理、治理腐败,解决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能人民精神气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

  记者: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虽然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中华文化的“自信力”、文化的“根”,这1百年来用您之前的话讲,仿佛“失魂落魄”了,为何?

  楼宇烈:这1百年来,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许多人从正面加以否定,比如最突出的,就是对“礼教”的批评。固然这个批评,有它的历史缘由。由于当时我们认为这个国家落后,缘由就在于制度,所以前后进行过两次制度改革。1次是戊戌变法,想走君主立宪的道路,没走通;另外一次是辛亥革命,想走共和制的道路,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让军阀夺取了,终究还是没有成功。

  因而,又开始追究文化的本源,觉得中国人宗法的、血缘的观念太浓厚,认为不把宗法血缘的观念改变,就很难完全改变传统的政治制度。

  实际上,当时我们1直批评“礼教”,并没有看到它也有两方面作用:1方面它是有束缚性的,另外一方面它也能够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亲情关系,也就是说构建1种比较和谐的社会秩序。当时没有“顾及”到这个,就基本上把它完全否定了。

  再有,我为何说我们的文化曾“失魂落魄”呢?主要是由于当时从观念上来说,总觉得西方是现代化的1个样板,西化就是现代化,把西化当做现代化,甚么东西都要向西方学习。

  我们有无冷静地思考过:中国文化从价值观念,到思惟方法、生活风俗、信仰等方面跟西方的差异何在?这类差异里面有无各自的优缺点?只看到西方的都是优的、好的,我们传统的都是糟粕、落后的,所以包括对我们全部的文化结构,特别是1些观念上的东西,都进行了批评,乃至于把它解构掉了。

  “我们征服了自然,丧失了人的自信”

  记者: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1场影响深远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这场论战虽然已过去90年了,但是论战触及的问题直到今天也不能说已完全澄清了。论战所提出的问题,今天依然是思想文化领域、哲学领域的前沿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楼宇烈:科玄论战,实际也就是“科学人生观”的问题,即人生观的问题是否是用科学就可以解决?当时讨论的主要就是这个问题。

  有1批科学主义者就认为,现在科学可以解决1切问题,包括人生观在内,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解决。

  还有1批人则认为,科学可以解决我们对物资世界的认识,改变物资世界,但对人生观问题,还需要用玄学——所谓的玄学嘛,就包括了哲学、宗教等人文的东西才能解决。

  这个问题当时就争辩不休,终究也没有达成共鸣,所以1直是在那悬置着。后来实际上就是科学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改变了我们的思惟方式。

  记者:把科学与真谛同等。

  楼宇烈:对,许多人常常认为科学就绝对是正确的。对传统文化上1些很有价值的思惟方式,比如对峙统1的思想,我们给抛掉了。用这样1种思惟方式,我们看问题就会割裂来看,而不是1种整体观来观照。

  体现在对中医的认识上面,是比较典型的。有些人认为中医好像是不科学的、是模糊的,没有定量、定性的分析,其实正由于中医把人看成1个整体的生命,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来医治。如果用科学的思惟方式,也把这1套中国人传统的、非常重要的中医思惟模式给“反思”掉,则我们的文化真的是“失魂落魄”了。

  记者:回过头来看,这类偏激、激进的反思从54新文化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到上个世纪810年代电视片《河殇》的主题中,都有所体现。

  楼宇烈:《河殇》进1步反思我们的文明,反思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的差异,认为我们要抛弃黄色文明,拥抱蓝色文明。我觉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现在应当是1个真正需要重新来反思和探讨、评价的时候了,并要对它作出1个新的评价来。

  另外,西方科学的发展也提出了这个问题。19世纪末,人们发现旧有的经典理论没法解释微观系统,也就是说已很难解释我们认识到的所谓客观世界了。

  记者:特别是随着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的发展。

  楼宇烈: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的发展,让我们对全部世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重大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人类认识世界不是1种单1的理性思惟。理性智慧的道路,不是仅仅通过理性地、逻辑地、分析地、定量定性地去认识。一样还有1条道路,就是1种直观地、直觉地认识世界的道路。

  特别到20世纪后期,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对世界的认识可以有两条并行的道路,1条是理性的,1条是直觉的,而且对世界的认识可以到达一样的结果,且其实不矛盾。

  记者:依照量子力学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1个基本粒子,不能同时测定它的位置和动量,因此具有不肯定性。那您觉得依照科学理论,像欧洲的电子对撞机,1直在寻觅“上帝粒子”,要找到最初的“第1因”,您认为通过科学的方法能找到“上帝粒子”吗?

  楼宇烈:找到最后就是1个我们不知道的东西。牛顿晚年不是也是寻觅宇宙的“第1推动力”吗?西方的文化或科学里面,过分地重视必定性,认为任何1个东西出现,1定有另外一个必定的东西。因而,追追追,追到最后,在哪儿呢?找不着了,就只能找到上帝那儿去了,寄托于1个不可知的气力。

  记者:西方文明特别是科学发展到今天,乃至于科学上非常前沿的弦理论,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反思西方的文明到底能把人类带向何处?是霍根笔下的“科学的终结”,还是亨廷顿书中“文明的冲突”?现在来看,今天环境的污染、人心道德的滑坡等等,事实上,这些都已引发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关注探访解决问题之道。

  楼宇烈:我用两句话来概括1下:“我们征服了自然,丧失了人的自信”,“享受了物资,丢掉了心灵”。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建立起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坚持我们的文化主体意识,就知道应当吸收甚么,就不会盲目、不会困惑了。

  西方文化中,那种还原、分析的方法我们也要学,但是不能把它同中国文化中的整体观、整体论对峙起来,认为只有分析的方法才是进步的、是好的、是科学的。我们不要把理性思惟、理性的智慧跟直觉的思惟、直觉的智慧对峙起来,更不能认为,人类的发展就是愈来愈理性,而不再需要人类的情感。

  记者:这实际上是1个伪命题,比如说1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怎样能给它量化并作定性分析?

  楼宇烈:没办法分析,既不能简单地肯定,也不能简单地否定。首先要去了解它,学习它,找回自信。然后就坚定自己的主体。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