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文化

话剧《李白》迎来200场 空船明月忆故人

2017-06-02 13:30:14

话剧《李白》迎来200场 空船明月忆故人

话剧《李白》剧照 王雨晨 摄

  “26年了,可以说每次演出都有新的情绪。今年的我,更勇于在闭幕前享受那‘空船明月’的停顿与空白。”4月14日,北京人艺经典大戏《李白》迎来第200场演出,剧中李白的饰演者、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说,26年的磨砺造就了1部经典,而他也在这磨砺中,不断感悟。

  话剧《李白》截取了安史之乱后,李白入永王幕府,后被判长流夜郎直至去世这1段曲折的人生历程。该剧以1个大众不太熟习的视角,凸显了对中国知识份子命运的思考。

  1991年,这部由剧作家郭启宏创作的作品首演,1举揽获文华奖的5项大奖。2007年,《李白》更是与《茶社》等32部话剧1起入选中国“百年经典”话剧之列。经过量年的沉淀,《李白》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话剧经典之作。

  剧中的李白出世入世,处在进退两难间,现实中的我们也常常经历着一样的困惑。这类写照和投射,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李白》引人注视的生命力。

  郭启宏说,比起《李白》在舞台上的时间,它的创作时间要长很多。“从儿时读唐诗,李白的形象已走入我的内心。明确产生创作这1作品的想法,应当是我当年读到李白的《与韩荆州书》的时候——那之前,李白在我心中更多是飘然傲骨的,但在那以后,我发现了李白的无奈,他在道与世两极之间的矛盾和纠结。”

  《李白》是著名导演苏民的代表作之1。此次演出也是2016年苏民去世后该剧的首次演出。对剧组的每位成员来讲,排好这出戏、演好这出戏,成为对老艺术家最好的记念。“我们总觉得苏民老师还在,特别是剧中他吟诵的旁白出现时,我们就可以感遭到他1直和我们在1起。”代替苏民担负该剧导演的唐烨说,很多人在排练时湿了眼眶。

  《李白》是北京人艺培养青年演员的摇篮。北京人艺很多观众熟习的演员都曾在剧中跑过“大兵”。直到现在,剧院的年轻演员也都要进组扮演大兵。“《李白》中的大兵可与1般剧中的大众不1样,不但有台词,还得在剧中舞蹈,这对很多专业演员来讲也其实不容易。更重要的是,要让年轻演员看看老1代是怎样排练和演出的。”唐烨说,从怎样演戏到怎样对待演戏,《李白》剧组对年轻演员的培养已不单单停留在技术层面,更多的是1种言传身教式的精神传承。

  “我们要留住经典,但是不能炒冷饭。不是把老戏演了就能够,要对得起每位走进剧院的观众,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进步。”唐烨说,200场是1个新的出发点。

  首演《李白》时30多岁的濮存昕如今已与剧中的李白年龄相仿。濮存昕说,自己对李白这个角色的理解随着本身的生命体验日渐加深。“从前可能更加用力,越往后越从容,我逐步放掉了1些东西,舞台上不需要连续的High C,我学会留下1些空白。”

  《李白》结尾,1轮明月,1身素白,李白独坐江头,吟诗,唠唠叨叨说着心里话:“还我本质如何?我在问你呀,明月,明月,你说天地间甚么最公正?”过去,这句话只是依照节奏念出来,但这次,濮存昕停顿了,停得比过往要长好几倍。“这1幕讲述了人生最后的明净旷达,那种空船明月的境地,到今年,可以说我终究完全勇于停顿了,在这类时候,完全留白,在舞台上的我能够完全放松,沉醉其中。”濮存昕说。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