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行风景

到突尼斯柏柏尔人家做客 体验“原始生活”

2017-04-07 15:15:27

  【环球时报赴突尼斯特派记者 王新萍】撒哈拉沙漠是1座只有烈日和风沙的炼狱。生活在这里的柏柏尔人是1个喜欢游牧、崇尚自由生活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他们1再被外族侵犯驱逐,却从未屈服。在严酷的生活条件下,仍然保持着独有的生活方式。  挖出来的房子  车行在突尼斯南部,在沙漠中奔驰。正昏昏欲睡之际,忽觉峰回路转,翻过1道山梁,1片山丘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马特马塔柏柏尔人聚居区到了。这里既没有苍郁的树林,也不见青翠的草地,只有雄浑的山丘、袒露的峡谷。如果不是陪同我们确当地导游穆罕默德说起,我们可能没法想象,眼前这仿佛荒无人烟的地方居然有3000多柏柏尔人居住。  穆罕默德带我们在其中1个小山丘旁停了下来,这里就是柏柏尔人的家了。在记者看来,柏柏尔人的房屋有点像陕北的窑洞,但修建在地下,依丘陵地势而建。穆罕默德告知我们,柏柏尔人“盖”房子先选好地址,然后像挖水井1样,先向下挖1个大坑,直径约10米,深67米。圆形大洞挖好后,再在坑底横向的坑壁上,挖出1个个像窑洞似的房间,坑底中央就成了1个露天的院子。他们还用粘土加固窑壁4周,使这些洞穴既牢固又美观。由于这里1年到头少雨水,也就不用担心下雨时会冲垮窑洞。  这些洞穴大多有门无窗,弯腰低头才能进入。再往深处走,是1道道在墙壁上凿出来的倒U形门,错落有致,把撒哈拉沙漠的风沙与酷热挡在门外。柏柏尔人把房间按功能分成厨房、卧室和仓库等。  柏柏尔人习惯全部家族住在1起, 房子连成1片。儿子结婚时,就在原来的窑洞边旁边再建造1所房子。这类家族结构就是柏柏尔人社会的最小单位。几个家族连成片即成村落,几个村落联合即成村镇。  体验“原始生活”  柏柏尔人散居于北起地中海沿岸,南至尼日尔河河湾,东自埃及,西到大西洋沿岸的广大地区。听说,柏柏尔人是这1地区的最早民族。历史上,柏柏尔人曾屡次遭受外族侵犯。公元8世纪,不想被阿拉伯人统治的柏柏尔人从北非逃到突尼斯南部山区的沙漠地带,并在这里生活下来。绵延的山脉把他们居住地分割成大量的、孤立的小块平原和高地,各部落散居。直到今天,他们仍保存着本民族独有的语言和风俗习惯。这些落脚于沙漠边沿的柏柏尔人长时间过着游牧生活,和贝都因游牧民族类似。如果当地有灌溉条件的话, 他们也能够定居下来,从事食粮种植。在靠近沙漠边沿的地方,小部份柏柏尔人已放弃游牧生活,在小城镇中建立起稳定的家园,贩卖肉、蔬菜、水果和香料等。  在这些窑洞里,记者没有看到除电灯以外的任何现代电器。由于终年在沙漠逐草而生,柏柏尔人的家里除铺在地上的毯子和1些简单的生活必须品,很少有其他家具。卧室里最多的装潢就是他们手工编织的地毯,挂满了墙,铺满了地。记者还看到,不论是在窑洞的入口还是卧室的“床”上,柏柏尔人都用蓝色的颜料画上了鱼和手的图案,这是柏柏尔人的“护身符”。鱼的图案代表“吉祥”,手的图案表示“平安”。穆罕默德说,很多欧美游客喜欢到这里来体验回归原始的生活,而这样的旅游业发展也为柏柏尔人带来了1些收入。  好客的柏柏尔人  柏柏尔人10分好客。就在我们还在为他们修建的窑洞而惊叹时,女主人把我们直接迎进了其中1个小窑洞,看到灶台和厨具,我们才明白原来这里是厨房。地上1个小矮桌上摆放着烤饼、蜂蜜和橄榄油,女主人盛情约请我们品味。  这类圆形烤饼在突尼斯大街上也有卖的,当地人叫它“突尼斯面包”,是柏柏尔人的主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烤饼用的是大麦磨成的面粉做的,很有嚼劲。当地人喜欢用刚出炉的烤饼蘸橄榄油吃,有时还配上红辣椒酱。以后,女主人又端上了墨绿色的薄荷茶。在酷热的沙漠地区,清新浓郁的薄荷茶既能祛暑,提神醒脑,还能迅速补充身体所需的糖分。  当记者1行人还没有从薄荷茶的余味中回过神,院子里已响起了欢快的鼓点。我们出门1看,原来是这家的老妈妈敲起了手拍鼓,这是他们约请客人1起狂欢的节奏。女主人约请我们换上了柏柏尔人的传统衣饰,还主动摆好姿式,和我们合影纪念。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