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无限物联

李克强:十三五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

2017-03-07 09:28:22

11589128032512129382

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03个5年计划纲领(草案)》明确了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1系列支持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突出了以下6个方面。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1番,“1035”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行1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届时,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我们这样1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这将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1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1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1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养壮大1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延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利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利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到达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达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材强国行列。

——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增进城乡区域调和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剂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要深入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到达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到达45%。实行1批水利、农机、现代种业等工程,推动农业适度范围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到2020年,食粮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为基础,以“3大战略”为引领,构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养1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到达3万千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千米,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推动构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良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延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后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2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落23%、15%、18%,森林覆盖率到达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力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良。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获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比率超过80%。我们要锲而不舍,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开放。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1带1路”建设获得重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升,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渐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构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

——延续促进民生福祉,使全部人民同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延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1流大学和1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行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我们既要让人民的物资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