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无限物联

今年重点推智能制造等五大工程

2017-02-25 02:09:21

u=3565229633,2233447119&fm=11&gp=0

《中国制造2025》颁布10个月后,工信部正在抓紧编制与其配套的11个计划,谋划未来3到5年的工作,将其作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核心抓手。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2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流露的内容。

作为我国实行制造强国战略第1个10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如何从1个高瞻远瞩的行动纲领,转化为具体的落实举措,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笔者得悉,依照国务院的要求,工信部正着力于把行动纲领计划变成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变成具体的行动,把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效果,积小胜为大胜,1年1个脚印,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2016年是我国“1035”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行之年。苗圩说,工信部将启动实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设备创新等5大工程,“在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高端设备领域加快重点产品和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围绕5大工程制定具体计划

事实上,自《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围绕业界和市场的最大疑问,莫过于这1行动纲领的具体落实。苗圩在论坛上表示,工信部正在把“中国制造2025”作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核心抓手,正在抓紧编制与其配套的11个计划或行动计划,谋划未来3到5年的工作。

“现在的问题就是怎样把10年的计划落地,”在此前的8日,苗圩在国新办介绍,依照国务院的要求,工信部正着力于把行动纲领计划变成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变成具体的行动,把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效果,积小胜为大胜,1年1个脚印,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苗圩流露,去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制造强国领导小组的第2次会议,其中1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审定2016年的工作计划。在此前内部研究的时候,苗圩就表示:“我们不寻求年度计划的大而全,重点是实实在在每一年解决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然后1步1步把它推向前进。”

具体到2016年,苗圩指出,将启动实行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设备创新等5大工程。上述的工作计划也将围绕着5大工程,每一年都将制定1些具体的目标、措施和保障。

这其中,包括建设若干国家级的制造业创新平台,新启动1批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和智能化的改造项目,集中支持解决1批零部件、关键工艺、材料等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实行1批关键的工艺绿色化改造项目,重大的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我们还要在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高端设备领域加快重点产品和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打造高层次开放产业体系

 “我们生活在1个相互依存的时期,产业要发展壮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苗圩说,构建产业的新体系不是自成1套,而是在打造1个更高层次上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更加需要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企业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10大重点领域,是未来我国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苗圩指出,我国正建立和完善重大产业功成布局协作机制和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库,转动发布重点领域的技术线路图,绘制出全国重点产业发展的全景地图,这将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决策的参考。

苗圩表示,在“中国制造2025”的实行进程当中,将深化中外制造业的创新合作,加强与相干国家制造业战略的对接与务实合作,扩大智能制造、新1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合作范围,争取在标准的制定、技术研发、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人材培养等方面推出1批合作的项目。

更值得关注的是,苗圩表示,将把“1带1路”沿线国家作为深化制造业国际合作的重点,进1步的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去投资兴业,支持建立当地的产业体系。

“中国与发达国家产能和设备制造合作的空间很为广阔,通过构建多方协作的平台,中国制造的性价比能够插上高精尖的翅膀,完全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好第3方的市场,实现多方之间的互利双赢。”苗圩表示。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