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农村电商味儿不"农",怪谁?

2017-05-14 16:06:45

  4月10日央视《焦点访谈》以《农村电商味儿不“农”》为题报导了农村电商。报导指出,农村电商简单说来主要做两件事:1是让工业品走进农村市场,也就是工业品下行;2是把农产品卖到城里去,也就是农产品上行。各大电商平台不谋而合都看中了农村市场,都在跑马圈地。相比而言,对工业品下乡,大家都做得风生水起,争先恐后,而对如何实现农产品上行,仿佛办法不多,热忱也不高。

  既让工业品走进农村,又让农产品卖到城里,确切是农村电商发展的理想状态。这也是央视《焦点访谈》想要表达的终极诉求。不过,这类理想状态,常常在农村电商发展到高级阶段才可能出现,而我国目前农村电商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1口吃成胖子”。而且,致力于从事农村电商的平台或商家,对工业品下乡做得风生水起、争先恐后,对农产品进城却办法不多、热忱不高,也是正常的。由于任何人干事创业,基本都会遵守“先易后难、按部就班”的规律,否则,很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目前的农村电商行业中,现在的情形恰正是“工业品下乡易,农产品进城难”。工业品下乡之所以易,1者,很多工业品的品牌已深入人心,深受农民朋友欢迎,且他们的触网观念改变;2者,从电商平台购买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县城、乡镇及农村实体店;3者,工业品标准化程度高,产品有品质保证,且服务有电商平台许诺,这在之前,农村赝品充斥,是完全想象不到的;4者,电商送货到家,让农民感遭到方便快捷,特别是农村留守人口多为老人、儿童、妇女,电商送货到家更让他们没有舟车劳顿、下苦下力之苦。

  而农产品进城难,却是1年两年难以改变的。其难表现在,1方面,很多农民对农产品“上网”不感兴趣,没有电商意识,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高乃至没有文化,多为“386199”(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部队,从事农村电商的平台或商家不可能“赶鸭子上架”吧?另外一方面,农产品标准化问题比较滞后,用专家的话来讲,如果没有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生产合适电商销售的产品,电商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外,农产品上行比工业品下行对物流要求更高,配送分散且本钱高,更是1大瓶颈。

  要让农村电商实现工业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的双向高效流通,不宜单纯期望从事农村电商的平台与商家,平台、商家、政府、农民要实现“多方联姻”与“抱团取暖”。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情仿佛更多,比如,创新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应用财政扶持手段,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集中交易与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物流体系网络建设。还要吸引外出务工人材回流农村,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参与发展农村电商。当农村电商发展之路愈来愈顺畅,应当终将化蛹为蝶。(何勇海)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