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蛟龙"号在西北印度洋发现27处"黑烟囱"与黑暗生态系统

2017-05-07 23:02:47

  “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其全部科考队员4月5日傍晚顺利抵达3亚凤凰岛码头,标志着中国大洋38航次第1航段任务顺利结束。“蛟龙”号在西北印度洋首次实行了载人深潜精细调查,成功发现了27处海底“黑烟囱”和多金属硫化物丘与黑暗生态系统。

  本航段是“蛟龙”号首次在西北印度洋复杂地形环境的热液区展开下潜作业,也是国际上首次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热液区实行载人下潜科学考察。

  中国大洋38航次第1航段自2月6日青岛启航以来,用时59天,航行10274海里,总计18家单位94人参航,“蛟龙”号累计下潜11次,美满完本钱航段科学考察任务。

  据本航段首席科学家韩喜球介绍,从上世纪910年代开始至今,国际上有10余个航次调查过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但从未发现海底热液喷口。自2012年以来,中国在该海域展开了屡次综合性的地质地球物理和环境调查,发现了卧蚕1#、卧蚕2#、天休与大糦4个热液区。

  “本航段在上述4个目标调查区内首次实行了载人深潜精细调查,成功发现了27处海底‘黑烟囱’和多金属硫化物丘与黑暗生态系统”。韩喜球说,收集到了岩石、硫化物、含金属沉积物、底层水、热液流体等全套样品,展开了近底高分辨率测深侧扫作业,取得了大量的高清摄像和照相资料,肯定了海底热液活动的精确位置、特点与范围。

  韩喜球表示,所取得的科学调查成果为深入展开热液区岩浆作用及其演变、沉积作用、构造作用、热液羽状流的结构、热液作用与演变、硫化物成矿作用、硫化物质源和微生物基因资源潜力、生物连通性及地理区系等方面的研究抢得了先机,为相干科学研究认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基础。

  本航段总指挥于洪军表示,在本轮独立主驾驶作业中,中国自主提拔培养的第2批6名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均熟练驾驶“蛟龙”号在热液区复杂环境下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既定下潜作业任务。

  据悉,“向阳红09”船在3亚进行短暂的人员轮换和物质补给后,计划于2017年4月9日赴中国南海履行第2航段调查任务。(记者 阮煜琳)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