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纪录片《航拍中国》热播 航拍技术展示新疆美

2017-04-15 03:11:20

纪录片《航拍中国》热播 航拍技术展示新疆美

  3月8日,央视9套纪录片频道播完《航拍中国》(第1季)最后1集。节目播完,但观众的热度依然未消退――近日,超过3500名网友在豆瓣上给它的第1季打出9.4的高分。

  这部被海外华人盛赞为“每帧都美到想唱国歌”的纪录片,是中国有史以来航拍范围最大、单集投资金额最高的大型航拍纪录片。在第1季里,海南、陕西、新疆、黑龙江、江西、上海6地,成为纪录片拍摄对象。其中,“新疆篇”于第3集显现。“新疆篇美哭了,是真哭了。”网友这样评价。

  《航拍中国》新疆篇震动显现大美新疆

  难以拍尽新疆的美

  实际上,在2017年春节期间,《航拍中国》就已播出了前4集。3月下旬,这部激起观众强烈反响的纪录片,1气将6集全部播出,终究,难以置信的航拍场面、竹苞松茂的中国大地,令所有观众折服,并给出口碑1致的高评价。

  要知道,第1季的6集内容,虽然每集只有50分钟,但整整1年的拍摄进程中,摄制组共动用了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总行程近15万千米,相当于环绕赤道4圈。

  “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全部团队都很欣慰。其实,我们的初心,就是将创作模式和终究显现出来的状态,让更多的大众能够无差别地参与到这个片子里来。这1点,我们做到了。”日前,《航拍中国》总导演余乐在微信中这样回复。

  “我觉得新疆的美,只释放了1半,我还想再拍1次新疆。”新疆篇总导演、央视合作单位锐智9洲公司总经理王连明如是说。俯瞰新疆,美得震动人心

  《航拍中国》是1部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整体风采,立体化展现中国自然地理风采、人文历史景观和城市改革变化的纪录片。纪录片以“1集1个地方”的进度,逐渐显现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整体风采,全集计划在5年内播完。

  这是1次真正意义上“烧钱”的拍摄进程。节目组要求,为了尽量完善地到达拍摄效果,画面全部使用载人机和无人机拍摄,且将高空与低空之间相互补充。不论是飞行器还是摄影器材,团队都要使用最高规格的装备。

  看过纪录片的人都被航拍角度下的中国大地深深震动。而“新疆篇”,其独特的异域风采,广袤而野性10足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层次的人文元素,更是使人惊叹折服。

  新疆是第1季中,最早肯定下来的拍摄地。余乐说,2016年3月,《航拍中国》纪录片立项时,就设定要做6集,当时,肯定通过东西南北中大的方位选择,来体现祖国不同地域的地理和人文风采,而新疆作为中国西部最具代表性的省分,首先作为第1季里重要的内容,正式立项了。

  “由于是第1季,我们也希望把最精彩的内容放在里面,新疆的地理特点很明显,面积很大,从空中看地貌看山川看河流,都特别适合,拍摄新疆是1个整体的考量。”他说。

  新疆地域广阔,地貌复杂,制作团队对此早有准备。节目组也因此为新疆制定了较其他拍摄省分更高的预算。

  240天的拍摄进程中,前后总计派出5个无人机组,50多人参与拍摄,仅在新疆本地,就租用了9辆车,加上节目组自带车辆,总计10余辆车,在新疆浩浩荡荡的大地上,来回前行。

  正是这样庞大的摄制团队和预算,支持了“新疆篇”几近完善的全方位显现。连绵不断的库木塔格沙漠沙丘,壮观的福海捕鱼,开阔的哈萨克牧民转场,在航拍视角下,熟习又新鲜的图景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完善契合。航拍新疆,大得不可思议

  全程参与指点拍摄的“新疆篇”总导演王连明,也是《航拍中国》“海南篇”的总导演。两地拍摄下来,王连明最大的感受是,新疆太大了。

  实际上,早在10余年前,王连明的锐智9洲就已与新疆电视台纪录片拍摄团队有过量次合作,拍摄新疆,于他和他的公司而言,已相当熟习。

  但此次“新疆篇”的拍摄,仍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1次挑战。“新疆体量是全国最大的,这也注定,拍摄新疆是难度最高的。”他说。

  首先,要解决气候与天气问题。2016年3月底4月初,摄制组计划在鄯善拍摄1组航拍库木塔格沙漠的镜头,1行人在鄯善呆了整整1个星期,只有两天下午的时间真正开始工作,其余时间,都在,等风停。

  “风沙太大了,根本没办法开装备。”王连明说。这1次拍摄以失败告终。直到7月下旬,摄制组拍摄到了尾声,才再1次前往鄯善重新拍摄。

  “那时候,1天里最热的时段地面温度能到达70℃,可那个时间段,正是摄制组拍摄前期准备时间,大家实在热得受不了,苦中作乐,干脆试着在沙漠里煎鸡蛋,真熟了!”他说。

  再来,就是地形带来的潜伏危险。有1次,摄制组从巴音布鲁克往库车转场,直升机在飞越天山达坂时,前方遇到雷阵雨,但返航已不可能,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赶,直到安全降落,大家才松1口气。

  无穷风光在险峰。而新疆的美,是山东人王连明拍不够的动力。

  “每一个季节,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魅力,这里太大了,每到1个新的地点,就会发现新的不同。比如,我们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半空中,看到沙漠,特别像人的心脏剖面的血管,特有冲击力;4月的江布拉克,从半空看,那种只有高山草原才有的奇美,麦田吐新绿,1片深情。而到了8月再去时,时值初秋,风吹麦浪,漫无边际,两个季节,两种巨大的反差。太美了。”王连明感慨道。新疆之美,美在独特的人文

  作为《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坦言,直到看到网上观众评价,他才松口气。毕竟,这是1个以80后为主体的新鲜团队,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欣喜,还是取决于团队是不是提供了清新的语言,与观众是不是保持了同等沟通的姿态,并且终究节目本身是不是显现出了该有的质量。

  6集纪录片中,最使人关注的,除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同样成为1大看点。在“新疆篇”中,绿洲文明的特点,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1部纪录片中使人冷艳的成份。

  “人文的部份必须要关注。如果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加,就太孤单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份。在新疆,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新疆的整体方向。而且,新疆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融合,在大部份人眼里,新疆这类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这是1个很好的机会,向全球介绍新疆。”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其实不容易,更何况,还是1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心肠看,并心生喜欢,更加不容易。毕竟,社会发展已令大部份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没法发挥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份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新疆,我们尽可能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现人文环境。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非常合适于航拍,他们经历了很长的线路,每一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观震动。”他说。

  而对王连明,更大的感受是遗憾:“没拍够,还是有很多镜头没有显现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应当加入1些更有生机的元素,比如人,和更能体现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说,“新疆篇”只是1次预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电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来,还得是在大银幕上:“虽然航拍中国得到较好的反应,

  但我觉得,新疆魅力只释放了1半。还要再下点工夫,会更美,更震动。”王连明说。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