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委员们述说:我的航天故事

2017-04-02 17:00:39

  两会期间,我国航天发展引发关注,听听委员们陈述——

  我的航天故事

委员们述说:我的航天故事

两弹1星元勋孙家栋委员

委员们述说:我的航天故事

“长3甲”总设计师姜杰委员

委员们述说:我的航天故事

遥感技术专家董胜波委员

委员们述说:我的航天故事

资料提供:国防科工局、中国航天科技团体、中国航天科工团体

  两弹1星元勋孙家栋委员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孙家栋委员,是中国航天科技团体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曾在全国两会上屡次为北斗系统利用推行和产业化发展大声呼吁,也积极关注着科技创新改革、基础研究发展和提升“中国制造”等热门话题。

  孙家栋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首创者之1、两弹1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取得者。他主持完成了中国第1颗人造卫星、第1颗返回式卫星、第1颗静止轨道实验通讯卫星的整体设计,担负东方红3号通讯卫星等3个我国2代利用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担负北斗1代、2代导航工程总设计师和探月1期工程总设计师。

  在孙家栋指挥发射的经历中,有两次触目惊心的“拍板”。1974年11月5日,我国第1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在即,离点火还剩10几秒时,卫星却没有收到“成功转内电”的信号,这意味着火箭送上太空的只是1个毫无用处的铁疙瘩。在这危在旦夕时刻,孙家栋冒着违背纪律的风险,大喊1声“停止发射!”发射程序戛但是止,现场人员检查并排除故障缘由,孙家栋却由于神经高度紧张昏厥过去。1984年,中国第1颗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并进入静止轨道,却产生了星上蓄电池热失控现象,卫星危在旦夕。孙家栋提出对卫星姿态调剂5度,终究化险为夷。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孙家栋的人生信条。本该保养天年的孙家栋没有停歇。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担负总设计师。2007年是嫦娥1号卫星发射升空的关键性1年,年近80岁的孙家栋屡次进入发射场,在发射现场指点了屡次卫星发射任务。嫦娥1号卫星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1刻,电视里有1个镜头: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人们喝彩拥抱。孙家栋却走到1个僻静角落,背过身子,偷偷擦眼泪。

  如今,耄耋之年的孙家栋仍坚守在航天1线,书写着自己的航天传奇。

  “长3甲”总设计师姜杰委员

  创新是运载火箭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两会,我比较关注基础研究问题。我认为建设航天强国,特别要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要强化需求对基础研究的牵引,把基础研究和利用研究结合起来。”中国航天科技团体第1研究院“长3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委员说。

  在中国火箭队伍中,长征3号甲(简称“长3甲”)系列运载火箭又被称为“金牌”火箭,是我国高轨道发射任务的主力火箭。

  在“金牌”火箭的背后,有支金牌团队。从事“长3甲”研制工作逾30年,姜杰为“长3甲”重大技术进步及火箭的创新和型号产品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2015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成为我国航天领域首位女院士。这些年,随着“长3甲”系列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期到来,姜杰每一年有1/3时间都在实验场。

  “创新是运载火箭发展的不竭动力。”姜杰说,2010年至今,“长3甲”系列运载火箭进入高密度研制和发射阶段,她带领团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提升了火箭的发射能力,美满完成了以北斗导航、探月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共48枚火箭发射任务,成功率达100%,“‘1035’期间,‘长3甲’系列运载火箭仍将处于高密度发射任务期,每一年有8到10次重要发射任务。”

  “要想实现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转变,就要坚持自主创新。”姜杰说,航天队伍也1直格外重视航天人材培养,内部的“传帮带”氛围极为浓厚,许多年轻人活跃在重要岗位,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活力源泉,“实现航天强国是1个新的雄图大业,航天人面临着全新的巨大挑战。只有传承老1代航天人的志气、敬业、创新和担当,才能坚实走好新的航天路,实现中国航天梦。”

  遥感技术专家董胜波委员

  航天事业能造福国计民生

  “新情势下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会国家战略,如何增进商业航天发展,是两会期间我的关注点。”中国航天科工2院2105所副所长、毫米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董胜波委员说。“今年两会,我提出了1些有关军民融会深度发展的建议。”董胜波说,1方面,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正改变着行业格局和百姓生活,这些技术对新的军事变革也将产生深入影响,军民融会深度发展需从大局动身,最大限度地吸收利用民用优势资源和先进技术,增进军用技术发展。

  “另外一方面,航天事业的壮大既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望,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还能切实造福国计民生。”董胜波说,航天技术是高技术密集的综合性尖端科技,能带动计算机、精密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技术发展,推动相干产业的繁华,“而军品民用要努力实现市场化,真正制造出质量好、本钱低的产品”。他建议,要建设军民融会市场供求信息平台,既让企业了解和掌握军队相干的需求信息,也让军队及时掌握社会资源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情况,增进资源聚合、军地高效对接。

  董胜波是我国著名的遥感技术领域学术带头人。由他负责研制的分系统技术,成功应用在我国自主研制的某工程上,1举取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不久前,我国陆续成功发射商业卫星。像‘天鲲1号’这类能快速进入低轨的利用卫星,可以快速组玉成球或局部地区的高端传感器卫星网络,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各种精确的遥感信息。我非常期待商业航天的进1步发展。”董胜波说。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