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生命复苏迟缓之谜解开

2017-04-01 02:07:58

  距今约2.52亿年的2叠纪末生命灭绝事件,造成海洋中超过80%物种的灭亡。大灭绝以后,生态系统完全恢复大约延续了5百万年。研究2叠纪末生命大灭绝及其后的生命缓慢复苏,是理解生命和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

  前人关于这次生命大灭绝的研究大多围绕浅海展开,因此认识上存在1定的局限性。对水深几千米、占当时全球海洋总面积约85%—90%的深海海洋环境缺少足够认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教授课题组另辟途径,对2叠—3叠纪深海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展开研究。他们详细收集了保存在加拿大和日本的样品,并分析其中黄铁矿的多硫同位素组成,发现2叠纪末生命灭绝之前多硫同位素的组成与现代大洋例如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底沉积物有根本的不同。这1同位素异常在加拿大和日本同时出现,表明泛古洋的化学分层与现代海洋有根本的区分,因此认为泛古洋的深海富含硫化氢而浅部海水富含氧气。尤其重要的是,多硫同位素组成的异常与2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时间高度1致,说明深海富含硫化氢的海水与浅海富氧海水在生命灭绝期间产生了震荡性混合。

  “富硫化氢海水与富氧海水的震荡混合足以致使2叠纪末生命大灭绝。”论文第1作者博士后张桂洁说,类似的多硫同位素异常也伴随着其后的生命缓慢复苏,说明经历了大灭绝以后,泛古洋的化学组成和富硫化氢和富氧海水的震荡混合依然间歇性产生,证明了泛古洋海水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生命缓慢复苏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