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风云四号公布首批图像数据

2017-03-26 14:36:35

风云四号公布首批图像数据

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第1套图象。新华社发

  2月27日,国防科工局、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我国新1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4号获得的首批图象与数据,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成功实现了升级换代。与上代卫星相比,风云4号观测数据量提高了160倍,观测产品数量提高了3倍,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发布静止轨道地球大气高光谱图。

  1星4仪弥补多项空白

  风云4号是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从第1代(风云2号)向第2代逾越的首发星,于去年12月1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5次机动变轨后,12月17日成功定点于东经99.5°赤道上空,并正式命名为风云4号A星。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风云4号卫星是我国航天科技自主创新的新成绩,实现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卫星搭载了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闪电成像仪和空间天气监测仪4台遥感仪器,其中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弥补了世界在该领域观测的空白,闪电成像仪弥补了我国在该领域观测的空白。经过对首批获得的图象和数据初步分析,图象层次分明,云层和地表纹理丰富,风云4号卫星的主要探测功能得到全面验证,综合探测能力到达国际领先水平。

  大气温湿度观测提高千倍

  与第1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相比,风云4号观测的时间分辨率提高了1倍,空间分辨率提高了6倍,大气温度和湿度观测能力提高了上千倍,整星观测数据量提高了160倍,观测产品数量提高了3倍。

  这些“独特的地方”是如何实现的?

  风云4号将4台遥感仪器安装在1个卫星平台上,成功解决了多仪器同时工作所产生相互干扰的问题,利用1颗卫星实现了多种功能,极大节省了研制本钱。

  该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静止轨道高光谱大气垂直观测,可进行高频次、高精度垂直大气观测,获得大气温湿结构信息,将有力推动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的提高。

  风云4号在太空每15分钟便可对地球圆盘扫描成像1次,还新增了高速区域扫描功能,可以最快30秒获得1张图的速度,对1百万平方千米范围进行的多光谱密集观测,图象定位精度到达国际1流水平。

  另外,风云4号首次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闪电成像观测,可对我国及周边区域闪电每秒拍摄500张照片,为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跟踪提供全新的观测手段,将提高对雷电和暴雨等灾害的监测预警水平。

  将为“1带1路”沿线国家服务

  目前,国防科工局、中国气象局正在按计划组织有关单位展开卫星在轨测试,计划今年6月至7月份交付使用,同步组织气力在天气预报、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测和空间天气预警等领域展开利用攻关,积极推动在水利、农业、林业、环境、减灾、海洋、能源和航空等行业的利用。

  同时,风云4号还将为“1带1路”沿线国家提供高精度的气象卫星资料,为共同构建防灾减灾体系提供支持,在区域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体现我国对国际社会的重要贡献,进1步提升我国航天事业和蔼象事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本报记者 刘可)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