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最新科研成果揭示:人为排放气溶胶减缓了亚洲高山湖泊的富营养化

2017-03-25 23:36:32

  新华社兰州3月1日电(记者张文静)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陈发虎及其团队科研人员1项最新科研成果揭露,在自然暖期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暖期环境,亚洲夏季风产生了显著不同的变化,致使亚洲高山湖泊也遭到了明显不同的影响。特别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暖期环境,人为排放气溶胶减缓了亚洲高山湖泊的富营养化。

  记者近日从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了解到,陈发虎及其团队依托近2000年的高山湖泊记录,首次揭露出在隋唐和中世纪自然暖期环境下,高山湖泊产生了显著的湖泊富营养化。而在当前暖期环境下,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溶胶禁止了亚洲夏季风的增强,亚洲高山湖泊没有产生富营养化。如果未来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溶胶减少,亚洲夏季风将返回到自然暖期环境下季风增强的状态,致使出现之前的富营养化状态。

  据介绍,人为气溶胶是由人类生产和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粒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农业生产活动等。

  团队参与者、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建宝博士介绍,评估和预测现代暖期环境下人类活动主导的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极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这项研究对进1步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湖泊环境恶化和生态退化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该研究可预测,在未来全球气候继续变暖的情况下,亚洲地区气溶胶的减排将减弱对夏季风的影响,进而致使亚洲高山湖泊又返回到之前自然变暖环境下富营养化的湖泊生态系统状态,从而加速亚洲高山湖泊产生富营养化,进1步加重该地区的高山湖泊的生态系统退化,使这1地区已较为紧张的淡水供应情势更加严峻。

  陈发虎认为,该研究首次揭露了气溶胶污染在对区域和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进而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可能潜伏影响,为评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人为气溶胶排放对亚洲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科学根据。

  据介绍,该团队的相干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气候变化》上。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