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动态

光明乳业换帅震荡存隐忧 奶源紧缺是"短板"

2017-02-23 15:05:39

  原标题:光明乳业换帅震荡存隐忧:奶源紧缺是短板

  最近1个多月来,光明乳业的震荡不小。

  6月25日,任期未满的光明乳业原总裁郭本恒突然辞职;

  6月30日,“门外汉”的原海博股分董事长朱航明走马上任,接掌光明;

  7月22日,上海市纪委官网发布消息,光明乳业原总裁郭本恒涉嫌严重背纪背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随着灵魂人物郭本恒的下马,光明乳业告别了8年之久的郭本恒时期。记者采访梳理发现,目前摆在光明乳业眼前的有4大隐忧:

  海外扩大中收购的新西兰新莱特事迹不佳,收购以色列特鲁瓦也存隐患,现在还疑似卷入郭本恒案,变数未知。

  同为乳业巨头,光明乳业在营收、利润范围、明星单品的利润点上都与伊利、蒙牛存在差距,过于依赖常温酸奶莫斯利安的销售,其他产品后劲不足。

  奶源紧缺也是光明乳业需要解决的1个短板,光明乳业刚进行的1系列资产重组,正是基于牧场资源整合、弥补奶源的举措。

  而“外行”的新老总上任后能否带光明安稳过渡?外界也拭目以待。

  隐忧1:海外收购存在的风险

  据知情人士流露,郭本恒此次被查或与光明乳业前不久收购的以色列最大食品企业特鲁瓦(Tnuva)有关。

  今年6月8日,停牌3个月的光明乳业抛出召募90亿元的定增方案及巨额收购计划,拟以68.73亿元收购控股股东光明团体旗下具有的Bright Food Singapore Investment Pte. Ltd. 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特鲁瓦76.7%的股权。

  不过,光明乳业公共事务部总监贲敏对记者称,“目前没有任何消息传出与这个项目有关,1切都在正常运营。”她说,特鲁瓦的收购主体由光明食品团体完成,以后交由光明乳业管理,其实不是个人行动。至于郭本恒是不是参与其中,她并未置评。

  有消息称,如果终究证实郭本恒事发确与特鲁瓦收购案有关,光明乳业对特鲁瓦的定向增资方案或搁浅。但光明乳业予以否认,“目前这个项目进行得很正常”。

  贲敏说,这1项目对光明乳业的技术、产品有所帮助,希望借助特鲁瓦开发中国奶酪市场,同时引进以色列先进的养牛技术。“特鲁瓦在当地业务量大,处于垄断地位,对周边市场有辐射能力,光明正斟酌用全球资源做全球市场”。

  成立于1926年的特鲁瓦是以色列最大的乳品制造商,占以色列70%的乳制品市场份额,并广泛涉足中东、欧洲和美国市场。

  不过,对收购特鲁瓦,业内认为存在1定隐患。据媒体报导,特鲁瓦市值正下滑,且正由于其垄断地位,曾在2004年被以色列反垄断局点名,产品价格调剂遭到严格限制。2011年,以色列消费团体也指控特鲁瓦调高软干酪产品价格,滥用市场垄断地位。

  对此,国金证券分析称,光明收购特鲁瓦,可加码产品差异化优势,但巴以冲突的不肯定性,和特鲁瓦接受反垄断调查,增加了投资风险。

  事实上,光明乳业还是国内第1家实现海外并购并海外上市的乳品公司。早在2010年,光明乳业以4.21亿元收购新西兰新莱特乳业51%的股分。2013年,新莱特乳品公司上市,但是事迹其实不理想。

  光明乳业年报显示,2011年,新莱特净利润2506万元,而到了2014年,新莱特净利润已显现亏损,为⑻4万元。贲敏解释称,新西兰乳制品原料价格1直在跌,对新西兰市场影响很大,影响到了新莱特的销量。

  隐忧2:过于依赖明星单品或成“隐形炸弹”

  作为乳制品的全国性品牌,伊利、蒙牛、光明是3巨头。

  记者查阅2014年年报,光明乳业营收203.85亿元;净利润5.68亿元,增幅39.87%。而伊利营收544.36亿元,净利润41.44亿元;蒙牛营收500.49亿元,净利润23.5亿元,其中蒙牛净利润增幅达44%。不管是整体营收,还是净利润,光明还是明显弱于伊利、蒙牛。

  在2014年报中,光明乳业将驱动业务变化的主要缘由归结为明星产品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其中,号称国内首款常温酸奶的莫斯利安,为光明贡献了59.6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5%。而优倍鲜奶收入增长29%,畅优系列产品收入增长18%。

  在光明乳业整体收入中,莫斯利安的销售占比近3成,正是这销售很不错的明星单品,业内却认为是埋在光明乳业的1颗“隐形炸弹”。

  相比之下,伊利则呈多品牌开花态势。2014年金典的销售额增长60%,QQ星维尼熊营养果汁酸奶饮品销售额增长近150%,常温酸奶新品安幕希的季度环比增速超过150%;酸奶两大明星品牌畅轻、每益添,增速达113%、90%。

  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光明乳业的常温酸奶业务做得较好,其他产品表现1般。伊利、蒙牛的常温酸奶正挤占莫斯利安的市场,如果莫斯利安在营收所占比重过大的话,可能存在风险。

  长江证券研报也指出,随着伊利、蒙牛进入常温酸奶市场,莫斯利安部份区域市场会遭到影响。光明2015年计划略为守旧,收入增长13.3%,若莫斯利安销售完成80亿元,其他业务收入仅需增长4.6%,“公司亟待在管理及资金上注入新的活力,在华中、西南等非成熟市场取得突破”。

  隐忧3:奶源紧缺是短板

  光明乳业面临的另外一个短板,在于自给奶源短缺。

  去年,光明食品团体副总裁曹树民曾对外表示,目前光明乳业奶源主要由自建牧场及上海牛奶团体供应,但两家提供的原奶只占光明乳业需求量的3成,还有7成需要到市场上采购,可能由此增加食安风险。

  而截至2014年,伊利原奶供应总量同比增长10%,牧场奶源占比已近100%。蒙牛范围化、集约化奶源比例也达96%。

  就在上海市纪委通告郭本恒被查确当晚,光明乳业发布了1份资产重组的公告,其下属子公司荷斯坦将采取股权收购和资产购买的方式,获得上海牛奶团体和上海泰杰实业奶牛养殖业务相干的股权和资产。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资产重组有益于弥补光明乳业奶源紧缺的短板。

  隐忧4:“外行”新老总能否带光明安稳过渡?

  现在,光明乳业新主帅朱航明上任还不到1个月,光明乳业照旧在沿用郭本恒时期制定的“3年计划”发展战略。

  在任8年的郭本恒是业界公认的“技术型高管”,颠覆性地提出“聚焦乳业、发展新鲜、突破常温、实现百亿”的改革战略,光明乳业营业收入由2008年的82.06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203.85亿元。

  1970年诞生的朱航明来自光明团体旗下海博股分公司,虽也是“光明系”,但此前几近没有乳业从业经验。这个“外行”新老总也被业界认为是其接收光明乳业后的1大考验。

  朱航明能否带领光明乳业安稳过渡?有业内人士称,此次任命应是光明乳业的应急之举。也有人认为,他在海博挂帅期间,顺利推动了国际化、资产重组,此次也许正是结合光明正实行的海内外并购及资产重组所做出的斟酌。

  而光明乳业公共事务部总监贲敏告知记者,光明目前已开始在做新的3年计划,“未来战略是不是调剂还不好说”。来源:新京报 记者:郭铁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