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动态

银联闪付对战支付宝微信扫码 补贴大战或硝烟再起

2017-05-05 15:00:46

  (原标题:银联闪付对战支付宝、微信扫码补贴大战再起?)

  虽然“云闪付”等已实现快速增长,但市场占有率和认知度依然相对较低。2016年,第3方支付机构共移动支付业务970.51亿笔,金额51.01万亿元。

  移动支付市场硝烟仍浓,其格局从1些消费领域略见1斑。

  在北京市朝阳区1便利店,收银员告知21世纪经济报导记者,支付宝和微信扫码支付每天的营业额能有1万多元,而使用Apple Pay的营业额唯一300⑸00元。“不是手机(机型)的问题,来往的白领们基本用的都是苹果手机。但绝大多数都没用Apple Pay,3星、华为等用的就更少了。”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孤例,不管在便利店、超市还是餐馆、商场等许多场合,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主的2维码照旧呈攻城略地之势。

  包括Apple pay、3星付、华为付等系列产品,均是银联在2015年末推出的移动支付反攻计划中的1部份。1年多以后,相应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不太高,但保持了较快的增速。

  有接近银联的人士流露,2017年银联将会加大市场推行和市场合作力度,但市场培养需要1定的时间进程。

  移动支付群雄逐鹿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近期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统计,目前,境内主要商业银行均已支持包括HCE、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Mi Pay在内的银联“云闪付”产品。“云闪付卡”累计发行超过2200万张,全国支持“云闪付”终端数超过800万台,覆盖餐饮、购物、游乐等各个生活领域,2016年全年累计实现交易1.9亿笔、217亿元。

  虽然“云闪付”等已实现快速增长,但市场占有率和认知度依然相对较低。2016年,第3方支付机构共移动支付业务970.51亿笔,金额51.01万亿元。

  “(云闪付)体验不如2维码,营销投入也差距极大,目前这格局是必定。”1位股分制银行电子银行业务负责人表示。

  在进入市场早期,以Apple Pay为代表的云闪付产品被寄与厚望,无需唤醒手机屏幕,靠近POS机按下指纹便可完成支付,省去了传统2维码支付时需要唤醒手机、打开利用、找到付款码或扫描2维码等多个步骤。但在实际体验中,虽然国内超过1000万台POS机终端支持“云闪付”,许多闪付支付后依然需要输入密码、签名等步骤,影响使用便捷度。

  在营销方面,支付宝则联合口碑展开声势浩大的促销活动,带动100万家商家参与,消费者享受随机立减或全场5折;微信支付也砸下1亿元展开星火计划,鼓励服务商开辟市场,对普通消费者也有支付立减和领取鼓励金等优惠。相对而言,在外界看来,2016年银联和多家银行陆续展开闪付促销活动,1段时间后则声势渐减。

  银联携银行反攻

  上述银行负责人表示:“银行还是太传统了。”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张立钧也对21世纪经济报导记者表示,支付宝和微信具有很强的地推能力,从商业模式上,互联网支付公司可以先烧钱获得用户再展开其他业务,而银联及商业银行很难在1项看不到明显收益的业务上投入过量资源。

  1位大行电子银行业务人士表示,收银员是关键因素。比如1些针对收银员或商户的措施,银联及商业银行出于合规的斟酌不能实行,而第3方支付机构的鼓励则灵活机动。

  市场尚处于培养期。

  以刚刚过去的51假期为例,支付宝方面,有超过4200万人使用其出行消费,用户境外交易笔数是去年同期3倍;微信支付以8.89亿活跃用户为样本,显示支付端已登陆12个国家和地区;银联方面,其网络交易总额5123亿元,同比增长38%,金融IC卡非接交易金额同比增长10倍,银联云闪付各类手机Pay业务增长明显,交易金额同比增长180%。

  上述大行业务人士表示,闪付业务在商业银行整体收单中占比相对较小,业务拓展中需整体安排推动。而新金融公司的第3方支付在线下几近全部气力扑在2维码等新型支付上。

  1位接近银联的分析人士指出,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方式,在其海量客户基础上向移动支付迁徙;而银联闪付并未认输,也在培养用户习惯,但需要投入资源和1定时间让效果显现。

  银联云闪付从2015年12月才推出,在1年多时间中,银联基本建立起支持多品牌手机机型的云闪付产品体系。

  进入2017年,不管在营销投入和提升用户体验方面的力度都会更大。

  21世纪经济报导记者了解到,在银联2017年战略部署中,将“着力推动 云闪付 等创新业务发展”列入了工作重中之重。

  银联隐含的优势也不容疏忽。上述人士流露,银联已将2维码支付纳入其“云闪付”体系,并将联合多家商业银行上线相干功能。“相较于此前其他的业务改造,商业银行的积极性10分强烈。”

  另外,鉴于银联的4方模式和中立立场,可以将更多垂直细分市场商户纳入,联合开辟移动支付市场,包括京东、万达、新美大、百联团体等均已与银联展开深度合作。

  这意味着,各方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角逐谁主沉浮,目前不是定局。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