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药健康

药企“后进生”成“摇钱树”

2017-08-18 05:59:46

  今年以来,中药饮片今年出现了“怪现象”——不合格率仍然居高不下,占据被暴光产品7成之多,在医药行业里面仍属于“落后生”代表;但医院渠道却销售井喷,康美药业、香雪制药等药企依赖其事迹飘红。“政策、市场共同作用下,中药饮片仍然吃香,但专项整治也不能停,正由于市场范围在扩大,所以有必要加速转型升级。”有行业视察人士认为。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公布了中药饮片不合格通告,安徽沪昆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生产的26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而到7月底为止,今年以来食药监总局在药品抽检方面总计暴光532批次不合格产品,其中中药饮片高达410批次,占比超过77%,暴光品种包括黄芪、胖大海等“大众情人”类,不合格项目涵盖性状、浸出物、2氧化硫残留量等多个方面。

  记者发现,食药监总局近两年来对中药饮片的监督检查和质量暴光可谓巨细靡遗、全年无休。据了解,被发现的不合格中药饮片都会被采取查封扣押等控制措施,对已流入市场的将进行召回,涉事企业也会被立案调查。

  对此,有行业视察人士告知记者:“质量暴光与行情看涨1定程度上是正相干的,由于中药饮片市场范围在扩大,所以监管部门愈来愈重视,会将其列为‘靶子’,进行长时间专项整治;又由于检查频率加大、准入门坎抬高,致使产业升级加速、供需关系出现调剂,价格也开始飞升。”

  中药饮片

  成医院和药企“摇钱树”

  虽然质量问题看似层见叠出,但却无妨碍中药饮片在市场上“傲视群雄”,特别是医院渠道出现放量增长,让化学药老大哥羡慕不已。其中奥妙在哪?原来,政策在背后起作用。据了解,中药饮片目前仍属于不占“药占比”指标考核的药品,而对医院来讲,“药占比”红线绝不愿破,开具考核以外的药品则没有压力;而按要求,不久后所有公立医院将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选用中药饮片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在这类背景下,中药饮片既能赚钱又不被纳入“药占比”考核,其在医院渠道畅销几近势在必行。

  面对市场门坎抬高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高、医院销售增长带来的范围扩大,尝到销售额大幅爬升的各大龙头中药企业未来有望加码布局中药饮片。主营业务包括中药饮片的康美药业,去年中药饮片营业收入为47亿元,同比增长26.43%,占公司总营收的21.74%;香雪制药去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中药饮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55.16%,占公司总营收的32.9%。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