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保节能

提升土壤环境风险管控 “五化”助力统筹全局

2017-03-31 15:46:27
【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在风险管控方面的工作基础整体薄弱。围绕国家和地方各级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业内人士认为,应以构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为主体内容,全面提升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提升土壤环境风险管控 “五化”助力统筹全局

提升土壤环境风险管控 “5化”助力兼顾全局
  我国现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主要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特殊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保护技术导则、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相干术语标准等。2014年,发布了地块环境调查、污染地块风险评估、污染地块土壤修复等系列技术导则。但实际履行层面,仍多是参考国外发达国家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的相干标准和指点值,还没有构成我国土壤环境风险评价和管控标准体系。
  整体上看,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在风险管控方面的工作基础整体薄弱,在工矿污染源监管和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管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控制等方面获得1定进展,但触及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的法律法规、评价方法和标准、风险管控技术线路、管控效果评价体系等处于滞后状态。
  围绕国家和地方各级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应依照全进程风险管控的思惟,将风险管控理念全面融入各项土壤环境管理工作中,以构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为主体内容,全面提升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1是构建土壤环境风险全进程管控体系,推动“系统化”。密切结合《土10条》推动落实,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导向,以风险源、暴露途径、风险受体为主要着力点,以覆盖立法、标准制修订、基础调查、监测网建设、信息平台构建、技术方法体系构建、示范推行、责任落实和考核等各领域的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建设为主体内容,系统设计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方案,逐渐实现土壤环境风险的系统管控、全程控制。
  2是展开风险管控技术方法与模型研究,推动“科学化”。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土壤环境风险辨认、评价、分级、预测、管控措施效果评估和费效分析等,均需要1整套的技术方法和量化评估模型。在土壤环境风险辨认与评价环节,需要建立污染物来源解析、分散迁移摹拟、影响范围辨认、农产品超标与人体健康危害评价、生态环境侵害评估等技术方法;在土壤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环节,需要建立疑似污染地块筛查模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等级划分等技术方法;在土壤环境风险预测环节,需要建立基于序列数据的风险趋势预测模型、风险区划方法等;在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环节,需要建立不同管控措施效果摹拟、费效分析等技术方法和模型。
  3是通过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和标准制修订,推动“法治化”。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进程中,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思想全面贯彻到立法原则、章节设置和具体条款中。全面落实《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在《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章制定工作中延续贯彻风险管控的基本思想。基于风险管控理念制修订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挑选指点值、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等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体现不同土地用处、不同敏感受体的控制指标差异性。
  4是展开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技术线路设计,推动“精细化”。针对农用地、在产企业用地、关闭搬迁企业用地,分别制定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包括土壤环境质量种别划分、风险评价、风险等级肯定、分类管控措施、成效评估等环节;企业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包括重点行业企业挑选、疑似污染地块风险筛查、地块风险等级划分、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建立、分类管控措施、成效监控等环节。明晰不同用地、不同风险等级的管控流程和技术要求,肯定详实的技术参数。
  5是建设土壤环境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信息化”。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服务于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应用大数据手段提高风险管控成效。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相干数据通过平台实现同享,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计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力推动行业、区域风险管控。通过土壤详查和监测网建设,系统掌握各地土壤环境风险情况,肯定高风险区域、行业、污染物,为展开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和风险管控方案制定提供科学根据。(作者王夏晖)
  原标题:将“5化”融入土壤环境风险管控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