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文化

武汉留存“非遗”影像 为传承人建立视频档案

2017-05-16 03:03:01

  中国首档基于非物资文化遗产口述历史的电视专题片《江城非遗坊》12日宣布开播。武汉528项“非遗”项目,从此将有珍贵的影象资料库。

  自去年12月起,武汉市档案馆联合武汉市文化局非遗处、武汉电视台,对武汉70岁以上的“非遗”继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曲艺大师、老字号传承人进行抢救性口述视频建档,纪录那些濒临失传的老记忆、老手艺,并推出系列电视专题片《江城非遗坊》。专题片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进行全面、真实、系统、有价值的抢救性记录。

  首批记录的武汉“非遗”项目共有66项,包括楚剧、汉剧、木兰传说、湖北京大学鼓、湖北评书、汉秀、高龙等,触及传统戏剧、民间文学、曲艺、传统美术、舞蹈、民俗等,目前已完成拍摄30多项。

  武汉市档案局副局长徐辉表示,第1批抢救性记录名单,选择的都是年龄偏大、体弱多病的传承人。从第2批开始,还将斟酌技艺黄金期的问题,针对部份表演艺术类等行将过黄金期的珍贵“非遗”项目,将优先进行抢救性记录。

  点击进入下1页

  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10月底,武汉市共具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28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90人,他们中70岁以上的接近70%。最近几年来,1些依托口传心授与以传承的非遗项目渐渐失传,有的传统技艺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

  除以影象资料库的情势记录“非遗”项目外,武汉去年还出台《武汉市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该条例要求对武汉“非遗”代表项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同时支持高校开设相干专业或传承班,培养专门人材。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