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育儿亲宝

父母教导孩子的禁忌有哪些 这5个办法让孩子越来越笨

2017-02-22 14:02:58

  很多初为人父母的人,对孩子的教导毫无章法,致使孩子性情扭曲。家长的责任就是教导好孩子,在对孩籽实施教育的时候,用对方法很关键。若是方法不对,对孩子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那末父母教导孩子的忌讳有哪些?

  过早进行知识传授,忽视孩子本身感受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过早的对孩子进行高难度的知识教学;还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自满”,而设置了太高的学习目标。但是,孩子尽了力却总也达不到,每次尝试都失败,孩子就会感觉很受挫,自己愈来愈没有信心,愈来愈糟。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终究,他可能就会变成1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每餐都让孩子吃太饱

  很多家长在孩子吃过饭后,不断往孩子嘴里塞饭,要多吃点、再吃点,恐怕孩子少吃会饿着。却不知,吃的太饱,人怠惰、不运动,脑细胞不活跃、懒于思考,有昏昏欲睡之感。民间有说法“吃太饱、撑笨心”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研究证明:长时间吃太饱,会出现脑细胞早衰和智力降落、致脑动脉硬化、愈来愈笨,所以吃太饱,未必是好事。早饭质量与智力发展,关系密切,早饭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好。

  精神上的不尊重

  精神上的不尊重,是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这类不尊重集中体现在家长的"包办代替"上,其实,家长的这类代替,实则是1种限制,对孩子行动的束缚,对孩子思想的禁锢。

  不准做这,不能干那,1切都要服从于家长的安排,从上辅导班到选择兴趣班,从上学到报志愿,从找工作到选对象,都要有家长操控,如果不听从安排,就会被定性为"大逆不道"。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遵照生命的成长规律,对孩籽实施高压政策,拔苗助长,让孩子从精神上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有人把今天的儿童称为"缩略童年"的1代,没有童年的孩子,他的精神世界也1定是1片空白。

  对孩子用武力或语言暴力

  有的父母,1遇到事就大声责问、乃至动手打孩子,孩子怯于家长愤怒、扭曲的面孔和暴力言语的权威,只能选择沉默。时间长了,会构成内向、封闭、少言寡语性情。

  家长打骂孩子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问题的,打骂只会使孩子的身心遭到更大的伤害。孩子被打,情绪上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致使神经系统出问题。

  行动上的不尊重

  打孩子,就好比家长施予孩子爱1样,被认为是正常的事,特别是在毛病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很多父母把打孩子当作了天经地义,当作是家长的权利。

  "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长进",这些看似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今天来看实则是可悲至极,这类毛病的方式,不单单伤害了孩子的身体,给孩子身体上带来伤痛,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孩子的心理,让孩子在心灵上留下阴影、留下创伤,身体上的伤疤,经过1段时间会融会,但是,心理上的伤痛时间越久伤害也会越大,孩子会渐渐的把这份伤痛转化成1种恨,从而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构成。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