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行风景

古以弗所 图书馆暗通红灯区

2017-07-28 16:01:14

塞尔苏斯图书馆

  【环球时报赴土耳其特派记者李虹】位于土耳其伊兹密尔西南的以弗所古城,常常被西方人称为土耳其版的庞贝古城。但其实,不管是城市范围,还是历史厚度,庞贝古城都难望其项背。虽然屡遭地震侵袭,以弗所古城还是现存古希腊、古罗马古城遗址中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全的。不久前,记者循着断壁残垣间透出的班驳光影,走进这个超过3000年历史的古城。

  30%足以再现当年繁华

  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以弗所已有人类居住的痕迹。公元前334年,亚历山东大学大帝把以弗所纳入亚历山东大学帝国版图,凭仗绝佳的地理优势,它很快发展成为地中海地区最繁盛的城市。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它发展成为仅次于罗马的第2大城市,人口超过了25万。但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它的入海口渐渐被淤泥填塞,赖以生存的海洋贸易被终结,加上频发的地震,以弗所终究沦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大理石废墟。

  走进以弗所古城,记者不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通往海港的宽阔海港街道、范围宏大的露天大剧院、建筑精美的塞尔苏斯图书馆、精美的马赛克拼接地面、8米宽繁华的商业大街……虽然如今已经是残垣断壁,但从巍然林立的大理石圆柱和1片瓦砾、废墟当中,仍可清晰地辨出当年石铺的街道、两旁店铺的遗址,脑海中不由显现出当时市井的兴旺与热烈。有1些旅游书籍用绘图的方式再现了以弗所当年的街景,繁盛程度堪比现在的国际大都市。经历了4次地震和3次火灾,以弗所古城大部份建筑都被损坏了,如今展现给游人的古城遗址不足旧址面积的30%,但这1小部份已足以向我们展现这座古城原来的繁华。

  公共厕所是社交场所

  在以弗所古城中,最使记者印象深入的是它不但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和下水管网,而且还有着使人称奇的公共厕所。在大街旁的1个宽大房间里,记者发现,大理石条板上露出1个个并排的规则圆洞,不由好奇地问导游这是干甚么用的。土耳其导游笑而不答,而是把记者按坐在圆洞上拍照。以后才向大家公布了答案——这是最早的公共马桶。导游介绍,这个公共厕所当时可以供69人同时方便。马桶之间并没有设置挡板,如厕的人还可以聊天,这里可是当年最重要的社交场所之1。

  公共厕所可不是谁都能来的,首先上厕所是收费的,而且只有男性贵族才能进来。古罗马的贵族们虽然可以在家里上厕所,但他们依然热中于使用公共厕所,有些人乃至愿意缴纳不菲的会费,只为了取得1个专属“坑”。他们可以并排坐在马桶上,谈论时政、生意,这同样成了身份和地位的意味。成心思的是,天冷的时候,贵族们会先让奴隶坐在圆洞上为马桶“加热”。导游介绍说,当年公厕中心位置还有精美的雕塑和喷泉,设立喷泉不但是为了美观,还能加速空气流通,泉水的声音也有益于人们方便。另外,公厕中央还有弹奏乐器的奴隶,1是为了营建轻松的环境氛围,2是为了遮盖如厕时发出的不雅声响。

  马桶的下面用石头砌成了沟渠,有两3米深的模样,下面还有活动的水常常冲洗,听说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冲水马桶。另外,在厕所的地面上还设有大理石凿出的弧形水槽,里面流淌着干净的水,旁边放着舀水的容器,贵族如厕后可以清洁身体。

  图书馆印在纸币上

  以弗所古城最使人震动的建筑当属塞尔苏斯图书馆,它也是以弗所最完全的建筑。虽然目前只剩下1个正立面的局部建筑,但它恢宏的气势、高深的艺术和强烈的美感依然让人窒息,它也因此被土耳其人自豪地印在了纸币上。这座图书馆是世界上第1座有双层保暖保湿墙壁的建筑,也是世界上第1座凭索书单借阅书籍的图书馆。

  这里本来是罗马亚细亚行省著名省长尤利乌斯·塞尔苏斯的陵墓。省长的儿子继任后,为记念父亲,在其陵墓上修建了这座华丽的图书馆,并以其姓氏命名,壮盛时期藏书多达1.2万卷。公元270年,塞尔苏斯图书馆在大地震中被摧毁,现存图书馆立面是仿建的,本来有8座塑像分上下两层排列,上层塑像已不复存在,下层4座女神像分别代表仁慈、思想、知识与智慧。

古以弗所 图书馆暗通红灯区

被认为是最古老的色情广告的石板

  成心思的是,在古罗马时期,图书馆的对面竟是个红灯区。这座当年只许男人入内的图书馆内隐藏1条通往红灯区的地道。有些男人对妻子说去图书馆看书,实际上却从地道潜入了红灯区。导游特地带记者来看地上的1块石板,上面刻的是1个路标——方块代表图书馆,1只脚趾向图书馆对面,旁边雕刻着女人头像、1枚硬币和1颗心,告知人们“图书馆对面有美女,但要有钱才欢迎!”想进红灯区的男子的脚必须大于石板上的脚才允许进入。这听说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情色广告。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