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无限物联

揭秘物联网和智能家居不为人知的恐怖一面

2017-05-14 15:06:02

根据Gartner的预测,明年被利用于智能家居当中的物联网装备将占到总量的21%,数量超过16亿部。到那时,平均每位用户将具有超过3部个人智能装备,而它们还都具有延续监控和广播私人用户数据的能力,而这也就产生了潜伏的安全风险。因此,在购买这类装备之前,我们最好先斟酌清楚它们究竟能给我们带来甚么。

mp49570988_1450618348275_1_th

第3方使用的语音辨认

具有智能装备的1大方便的地方是可使用尽量少的手动输入对其进行控制,而语音辨认是实现这1点的主要方式。举个例子,你可以直接使用语音控制客厅那1头的智能电视。但根据LG的正告,如果你的语音命令当中包括私人或其他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将会通过语音辨认功能被捕捉并传输到第3方。

LG对用户内容的“窃听”也许可以被看做是1种技术上的势在必行,但第3方明显不应当参与其中。在今年,LG被发现使用了第3方的语音辨认技术,这也就意味着你和女友在家里的打情骂俏有可能已被电视捕捉到了。

智能摄像头

智能摄像头让我们可以方便地视察家中情况,但你是不是想过,其他人也能通过它来看到你家呢?根据最近想研究,黑客可轻松获得到对智能摄像头的控制,并随便使用它们来视察其捕捉到的画面。

安全专家发现,很多人在购买智能摄像头以后根本就没有更改过默许密码,而它们的广播通讯也没有加密技术保护。

没法发觉的智能广告

据报导,有1种高级追踪技术可通过电视广告发射人耳没法听到的高频声音,但可被智能手机、笔记本或其他配备麦克风的装备所捕捉。这类侵入性的技术可以用来追踪你在任意平台或智能装备上的在线行动。

“跨装备追踪可通过超声波信标履行,”美国民主与技术中心曾这样向联邦贸易委员会说道,“相比阅读器追踪,音频信标在跨装备追踪用户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隐私耽忧

根据微软曾进行的1项调查,99.6%的受访者都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数据来换取现金,但对那些由于智能家居装备存在的安全漏洞而遭受个人数据被窃的用户来讲,事情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不论是阻挡黑客入侵智能家居装备,还是避免自己的隐私数据被盗取,这些明显是普通用户所力不能及的事。在未来,硬件厂商和安全公司都应当负起责任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