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无限物联

智能穿戴 乱象丛生的儿童防丢防拐市场

2017-02-25 15:09:29

中国每一年约7万儿童因非法领养、逼迫乞讨等而遭拐卖,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拐卖儿童市场。

2016年3月,河北警方打掉1个40人贩卖儿童犯法团伙,其范围使人乍舌。面对如此严重的拐卖现象,社会各界开始声讨、开始要求立法……。

110fedec-c6d0-4b40-a6de-6c8377f5c79d

为抑制拐卖儿童市场,防拐防丢智能硬软件市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层见叠出。

科技人的美好初心

面对这么大1块市场,各类科技公司都研发了产品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因而打着安全防拐旗帜的智能手表开始了大肆推行。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儿童智能手表只是1种基于GPS定位技术和通话功能的监测硬件,实际效果其实不出色,还是难解儿童丢失的痛点。

随着广告轰炸,质疑也不断产生,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暴光了部份智能手表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这类安全漏洞,可致使儿童被黑客实时监控,并获得儿童的平常行走轨迹,和实时环境声音;去年9月,央视2套播出节目验证称“儿童智能手表辐射超手机千倍”;再到如今大量学校制止学生携带智能手表上学。

现在,市面上的几个主要厂商,在宣扬时都逐步放弃了安全1类的广告语,比如小天才的“会打电话”,搜狗糖猫的“会讲故事”,360的“可以通话定位”等等。

智能手表的遗憾:本想做防丢,为儿童防拐添1份气力;却逐步把手表做成了儿童智能玩具,开始能聊天、讲故事。这些厂商发现自己产品其实不太合适防丢,阿巴町智能手表CEO也认为儿童定位是个“伪需求”,因此儿童智能手表厂商几近都开始以不断增加新功能来增强竞争力。

除儿童智能手表外,其他专注儿童防丢的产品却少有消费者认知,这与前者投入大批量广告覆盖也有关系;但是,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淘宝上防丢绳仍然畅销,拴小狗1样把孩子拴着真不应当是今天出现的。

市场的细分比想象中要细

儿童防丢打拐的市场该怎样去认识?我们看到这些曾打着安全旗帜的智能手表大部份是来自互联网行业、电子行业、乃至是3C产品代工厂。这些团队当初是不是真的了解儿童防丢市场我们不知道,但是从产品模式来看很明显都是逐渐渐进的将智能手表打造成了1个综合型儿童智能文娱装备。

儿童防丢本质上是婴童行业的市场,笔者曾就此事访问众多资深婴童行业人士,人群需求及场景特点都比较细分。举1个简单例子:在短短1两年内孩子所使用的奶粉就得更换几种不同的配方。对儿童智能手表这类如此宽泛的产品来讲,注定不合适用在1个需要专注的防丢领域。

想做儿童安全产品,首先要分清年龄段,为何呢?这就是非婴童行业人难以发觉到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活场景、活动特点、体质特点都不1样。再来看看被拐儿童数据,基本上为6岁以下,岁数越大越难被拐走。偶合的是平常生活通常把所有孩子都叫儿童(百科定义为0~14岁),但是大部份智能手表从业者都疏忽这里面的1个细分群体—婴幼儿,也就是5岁以下的孩子。因此,母婴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孩子安全防丢领域最少也应当分成两级市场,1级是针对5岁前,另外一级是针对上学后的孩子。

0~5岁市场很重要的1点是产品本身的安全性。为何市面上大多孕婴童用的产品都采取BLE(低功耗蓝牙)技术?业内人士说这类通讯技术辐射值是手机的万分之1(基本0辐射);BLE也是目前近场通讯低功耗最成熟的技术。除辐射外,材料的安全性也值得探索。

防丢与防拐的细分,普通防丢器主要偏向于防自己的粗心大意将物体丢失;而孩子使用的防丢器除避免家长的粗心以外,还需要防坏人。明显,后者需要重视到隐蔽性,其次是如何佩戴。在物体防丢领域有nut、Tile、keep等;在人防丢的领域,有合适上学后孩子使用的智能手表,有5岁前婴童使用的防丢手环、能通过微信构建众寻网络的e扣。

门外汉的鲁莽营销 误导消费者

几近所有儿童智能手表企业的相干营销都毫无针对性地覆盖所有0~14岁的孩子,从打着孩子安全防丢旗帜疯狂推行到终究放弃这个概念。却不知这个阶段遮天蔽日的广告已把消费者误导了,认为儿童手表就是能防丢。先从产品上简单分析,大家简单想一想1个戴在手臂上眩目的手表怎样能不被坏人先盯上呢?在广告的轰炸下,相信今天已没有人贩子不知道儿童智能手表了吧。

当问到怎样防丢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定位,实际上用户在手机里看到的只是定位点;而且目前市面上产品GPS误差率较高,在室内基本歇菜,位置漂移也是常见的。定位不等于防丢,定位满足的是用户想看看孩子在哪里,却被厂商用来当防丢使用。 定位不等于防丢的第2个缘由,即电池技术瓶颈,智能手表集成多种功能与1身,常常只够孩子玩1两天,当危险真产生时常常会碰到装备没电了,或当找到定位点的时候发现的只有躺在草丛里的手表。

谈到定位,又需要细分1下市场。定位对5岁前的孩子来讲是不是必须?在笔者视察、采访了众多妈妈群体发现,这些孩子几近不可能离开监护人身旁,那请问需要定位来干吗呢?所以定位更合适上学后的孩子,满足家长了解外出的孩子在哪里。

除另外5岁前的孩子合适带智能手表么?婴幼儿的皮肤如此柔嫩,却长时间被1块硅胶裹着;智能手表内含sim卡,所以辐射值同等于手机,部份产品被央视暴光为手机的千倍,10来岁的孩子不怕辐射可以理解,但是5岁以下的孩子哪一个家长愿意被辐射呢?但现实生活中确切会有很多家长根本不为自己孩子斟酌这些,常常是听到广告就买了或是看到明星的孩子有觉着自己的孩子也要有,看到同学有所以也要买;以防丢的名义买,以玩具的身份使用;为孩子安全斟酌,孩子确拿着上课顽耍。

智能手表玩玩就好,防丢本来就不是他们的事。庆幸的是智能手表前几家领头企业已开始不再以安全防丢作为噱头了。

借道微信摇1摇搭建全民防丢打拐体系

防丢永久不等于丢不了,买了防丢产品不等于吃了定心丸,对孩子1定要全心全力照看好。

孩子万1走丢后,e扣用户可在手机端发起众寻,同时将该信息通过各渠道传播出去,当众寻模式被激活后,e扣就能够被任何1位微信誉户通过“微信摇1摇周边”搜索到,如果孩子在其中任何1位正在摇微信的用户周边,孩子便可被发现找回;全球微信誉户高达6亿,寻觅覆盖范围之广和寻觅速度绝对是具有突破性进展的。最重要的是随着beacon技术的普及,未来可搜索e扣的将不单单是只有微信摇1摇这1个方式;并且1旦该产品的防丢方式普及,高密度的网络覆盖将让犯法分子无处可藏,对拐卖犯法可构成巨大威慑气力。

网络+硬件的众寻方式,最大的价值是甚么?传统方法寻觅小孩是到处贴海报、发传单、全家人各地乱跑,而该众寻功能的出现让寻觅效力大幅提升、寻觅难度大幅降落。笔者也希望家长们不再用那末痛苦的方法去寻觅丢失的孩子,让孩子快点回家,调动全民的气力1起打拐。

但是,e扣也仅仅是相当于全民打拐体系的基础设施,实现这个愿景也需要过很多难关,首先如何让求助众寻的消息快速大范围的传播?笔者认为这肯定是需要寻求1些大平台的联手配合,如:微信、微博、QQ等;也需要1些官方资源的协助,如:电视台、公安局等。防丢打拐事业的发展,不是某1个产品能做到的,这个事业需要社会多方气力的联手;美国安珀警报就是1个值得学习的项目。

这是1个信息爆炸的时期,对屏幕前的我们来讲,可能已有些习惯了感动,习惯了祈福。如果能将被动改成主动,社会各界联手用行动来抗击拐卖犯法,国内儿童拐卖事业也不会如此猖獗;也希望科技公司创造更加专业的防丢产品,为社会带来更多价值。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