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无限物联

工信部怀进鹏:我国人工智能现在发展状况

2017-02-24 00:09:03

1850385802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

“人类脑细胞总量这35千年没有多大发展,但单个芯片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到2018年将超出脑细胞数量。”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接受瞭望智库专访时说。

他认为,“制造业创新变局就在未来3⑸年。”

那末,下1个5年在信息技术重塑全部生产生活格局的时候,世界会变成甚么样?中国将会在哪里?

对话怀进鹏:从人工智能发展看制造业创新变局

人工智能究竟是要挟还是契机?

《财经国家周刊》:这次人机围棋大战,阿尔法狗的表现也让众人大开眼界,人工智能时期是否是真的“狼来了”?

怀进鹏:人工智能正1步1步走向现实,未来不但可以跟人下棋,乃至可以跟人打球、陪人聊天等等,这就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就1直很受重视。大家都比较关注机器能不能像人1样有智能。最早的1个判断方式叫图灵测试,即1台机器与人在拉上帘子或背靠背的情形下进行交换,如果没法分辨出机器人身份的话,就认为这个机用具有智能。

为到达这样1个目标,学术界1直在努力。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期,1些重要的差别凸显出来,1是算法在不断地完善,2是数据的量从量变到质变,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来更有效地寻觅出1些规律。

从深蓝下象棋,到阿尔法狗下围棋,而大数据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从简单的小样本发展到大范围的量。阿尔法狗就能够把过去围棋所有的规则复盘,计算走过的路径,且现在机器速度又足够快,它可以算得又快又好。对博弈进程中的每手棋,它都能通过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和模型的建立,决定下1步怎样去做。

1些优秀的棋者,他在脑袋里也会复盘,记着很多残局,也有很多应对的技能。但是机器能存储大量的数据,它不光学1个人,可以把这个领域所有人的数据都装进去。

这次围棋大战,与其说是人工智能与人的大战,我觉得更多的是阿尔法狗在数据处理、机器的海量运行、记忆的存储、设计的有效性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因此在固定的领域,计算机在与人比赛时,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规则的有效利用,成功的几率比较大。例如,在精细化制造中,机器不受情绪影响,可以1如既往依照设定的规则、设定的生产途径实现精细化。而人就会遭到情绪和环境的影响。

《财经国家周刊》:有人开玩笑说,如果阿尔法狗主动输给人,就更可怕了,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具有和人1样的神经感知,担心人工智能将来不久会超过人类,人类就面临着末日,您怎样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究竟是要挟还是契机?

怀进鹏:人工智能是1项技术,作为技术它是中性的,并没有伦理和价值观的判断。它的好和坏,是我们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来判断的。 从技术上来讲,我们关注它的效力,当它能被有效的利用时,就能够为社会做贡献。如果它被无效或歹意的利用,就会带来问题。

阿尔法狗主动地、成心识地输给人类,这类可能性也是有的,条件是给它设定了这样的程序,且是由人来设定的。或是人在设计时,出了1点失误。目前机器自己是不会做到这1点。

比如,你让机器向前走,同时还要设定1个程序,走到1定程度要转弯。出现失误有多是无意识的失误,成心识的失误只有两种可能,1是人在设计中加入了这样的控制系统,2是设计有缺点。

另外,机器的1些行动也可能被远程控制或干扰。比如行驶在路上的无人驾驶汽车,由于它要接受很多来自手机和后台云计算的数据,也可能会遇到黑客的攻击。如果后台突然被控制,汽车都停下来是1种可能,汽车无理性的横冲直撞也是1种可能。机器没有好和坏之分,它只有履行。现在机器能做的,还是人设定的这些规则。

机器通过数据的分析,具有1定的学习能力,如果设定机器程序的学习能力去歹意模仿那些不好的行动,就容易带来危险,所以人在设定程序时,应当尽可能给机器的学习能力注入正能量。

技术发展到1定程度还是取决于如何被利用。社会也应当有1系列的法律规则来束缚机器背后的人,束缚设计者应当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斟酌人类的心理承受能力。1个中性的科技,应当有伦理价值和社会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储备超级技术,能够控制和恢复机器的状态,能控制机器新的演化,不然我们确切会遇到危险。

我国人工智能现在处于甚么样的发展阶段?

《财经国家周刊》:我国人工智能现在处于甚么样的发展阶段?

怀进鹏:2015年,国家印发了“互联网+”行动的指点意见,说明我国已把人工智能放到了1个很重要的位置。同时,我们也发布了实行制造强国战略的第1个10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正是加快新1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会,推动智能制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劳动力本钱的提高和对精密高端加工产业的需求,开始出现从过去简单的自动化进入现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基础理论的研究需要长时间进行下去。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通过数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融会、交叉创造新的内容。人们利用数据的能力是1直客观存在的,但是社会生活、社会行动等大量人造数据的出现,使得我们的基础研究有了很大变化。

基础理论研究中,大家还在进行脑科学的研究,假想脑的思考机理。这可以用来医治脑疾病。除此以外,人们探讨两3年后,当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与脑的触突集成度密度相当时,芯片是不是具有了人脑的基本功能,可以进行有效的计算?过去依托单点技术和单1产品的创新,正在向多技术融会的系统化、集成化创新转变。所以,脑科学研究当中,也要把神经科学与大数据、集成电路相结合。

定制化、个性化的生产,正在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模式带来很大的变化。

现在服装、家具已做到了定制化服务,工业产品也能够走向定制。比如数控机床,针对利用的不同,可以设计和制造个性化的产品为不同领域服务;比如3D打印,也能够加入更多个性化的内容;比如汽车,发动机的制造者可以不卖发动机,而是销售发动机的使用价值,1天卖发动机8小时的使用费,通过远程监控让发动机保持在最好的状态。到那时,1个企业不再是做1个产品,而是在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从设计、制造到销售,后续的服务全部都涵盖。你只需依照你需要的服务付费,也就是说你的车上可能轮胎、发动机都不是买的,只需要购买产品的服务小时。

工业化加上信息化带来的智能化,其终究目的,应当是实现生产活动高度整合,使得工业系统能够像人1样思考和协同工作,特别是满足用户定制化需求的生产技术,将传统的刚性生产模式转变成柔性生产模式。企业则要关注上下游产业链、生态链,关注从设计到保护的产品全生命周期。

未来,高端服务机器人也将是很大的亮点。健康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将会有益于产业的发展。当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略微过快,重复发展较多,差异也比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是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高端品质可靠性低。其实在机器人发展中,还需要关注和发展1些高真个内容,我们国家也正在对此进行布局,推动高端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以期解决机器人发展的瓶颈问题。

《财经国家周刊》:未来3⑸年,制造业创新将面临重大变局,到时候世界会变成甚么样?中国将会在哪里?

怀进鹏:未来35年,从产业来讲,竞争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展开。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和通讯业等都将产生变化,5G将要在2020年成为现实,并实现范围商用。芯片的集成度如果按当前方式发展到达人的神经源的集成度的话,在2018⑵019年,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会有巨大的变化。同时我们的传感器快速发展,可以在2千米之外用传感器感受你数据的存在,人的感知处理的能力也会大大的加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或物联网都将兼顾起来。

技术的变化,使得制造业的组织模式、商业的组织模式都会产生1些新的业态。有的新业态未必能成功的大范围运营,但它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是渐进式的。新的融会气力会创造出甚么样的空间?技术上的创新,也是想象力与现实的比拼。

微信,大家从最开始的不习惯到适应到现在都成了低头族,是1个渐进的进程。我们没有办法1开始就判断1个技术绝对的好与坏,技术应当以人为本,通过适应人的需求来不断完善技术。

作为科学家来讲,探索未知要超出人的想象,超出人的思考。

目前1些互联网公司,都构成了自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气力,大数据分析能力取得了巨大的提升。应当说在这个方面,尚没有构成世界范围内的垄断局面,也正处于1个全面发展的时期,并且在行业应用当中有很多的机会,在这个方面我觉得中国的机会和前程非常大,同时中国在这方面的部署和在产业初步利用方面,已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财经国家周刊》:在当前技术大变革时期,企业如何取得核心竞争力?

怀进鹏:企业最知道它需要甚么,市场上的竞争靠甚么。现在正处于科技创新的剧烈变革时期,我的建议是在技术转折和发展当中也要勇于创新,但是创新也面临着风险。不光要有颠覆性的创新,要渐进式创新。我其实不认为阿尔法狗是颠覆性的创新,我们不能假想创新是1天完成的,创新是需要很多积累的。延续创新,对创新能力的建设是最重要的。

另外,作为传统企业,可能也会面临科技的快速变更和产业变更。比如纯制造业看上去都是被1百510年前牛顿眼里的机械原理设定好了,实际上随着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结合,已在产生事实性的变化。我们要更多地去看现实,也要看到下1步发展可能的转折点。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很大程度看你在转折点中,准备了甚么,思考了甚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创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提出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新潜能,着力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会,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从工信部的角度,我们主要抓两个方面。

1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行新1轮的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积极化解多余产能和有效处置“僵尸企业”,通过焕发新的创造力和活力来提高效力和本钱。

2是要部署和推动新动能的产生,在新的发展中培养推动新兴产业。工信部推动中国制造2025有5大工程,其中的第1个工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目前已开始实行。该工程的目标是,到2020年,重点构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到2025年,构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