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网络

电动汽车便利出行还要迈过哪些坎

2017-03-06 19:04:36

  在新能源汽车推行量超百万,愈来愈多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出行背景下,充电桩建设也愈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记者调查发现,1年多来,虽然数量不断增加,但“有车无桩”“有桩没电”“有电不通”等问题仍然突出,这些既是电动汽车便利出行的“绊脚石”,也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新方向。

  “找不到桩”“充不了电”成车主之“痛”

  “现在充电桩确切比之前多了,安个手机APP大部份都能看到,但仍然‘僧多粥少’”。对自己的电动汽车,北京海淀区市民小卫表示“又爱又恨”,虽然每个月花费降了3分之2,但省钱不省力,在外充电仍然麻烦多。

  经过几年的大力推行,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行量已超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与此同时,充电桩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新增公共充电桩10万个,是2015年的5.5倍,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5万个。

  但是,相对庞大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充电桩不管是数量还是运营水平都没有完全跟上。

  据1些车主反应,对公共充电桩,有的安装位置隐蔽;有的充电插口不兼容,充到1半死机;有的看起来整齐鲜明,实际上根本没有通电。

  从私人充电桩看,虽然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同时,1般会免费获赠充电桩,但所在小区常常以“用电安全”“条件不足”等为由不让安装,很多消费者乃至因此“弃号”。

  “部份地区存在重购置、轻运营的情况。充电设施跟不上,某种程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说。

  电动汽车充电“难”在何处

  电动汽车充电困难触及各个方面,1些专家指出,其中包括计划不公道、建筑及配电网改造本钱高、投资运营粗放等。而私人桩“不让安”和公共桩“不靠谱”等问题的出现,本源还是充电桩尚缺少清晰的运营模式。

  沈阳1家物业公司负责人坦言,在小区建充电桩,物业既不盈利,还承当1定风险。

  近年,我国充电桩企业数量增加迅速,但水平良莠不齐。国家能源局资料显示,目前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不足15%,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低。“光靠电费加少许服务费,投资本钱肯定回不来。”北京1家充电服务公司负责人告知记者。

  1些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新兴行业,1方面需要政府层面加快健全各种规范与标准,另外一方面应鼓励行业探索可延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

  事实上,行业内的创新探索已开始,例如太原市利用众筹建桩,快速建成8000多辆电动出租车服务网络。

  便利出行,不光“建桩”那末简单

  1个桩的背后,不但是“建”,还触及计划、运营、安全等问题。

  “下1步建设关键是选对方向、扩大有效投资,把居民小区和单位停车场充电桩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同时继续优化公共充电桩布局。”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说。

  1年来,加快居民区、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的通知相继下发,明确对居民区停车位的电气化改造予以支持,并催促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加速建桩。

  可以预感,2017年将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关键1年,有望新增充电桩80万个,其中公用桩10万个;北京、上海等18个城市的602个小区正在展开“1表1车位”电气化改造,上半年完工;充电设施和支付的互联互通也将加快步伐。

  “互联互通,向用户提供同享的充电桩实时数据和多种支付手段兼容,是构建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的重要途径。”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总经理彭建国说。作为我国覆盖面最广、接入数量最多的充换电服务平台,该公司与不同桩企间的支付互通有望今年实现。

  事实上,充电行业新技术、新业态层见叠出,尤需提早谋划,例如加大大功率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安全快捷智能充电支付技术等的研发和示范推行,这些都为今后电动汽车更加便利出行打下基础。

  同时,业内也1致强调,要格外重视提升行业安全水平,充电桩直接关系人民大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是1条必须确保的红线。(据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