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文化

万资姿:与文化自信相关的三对重大关系

2017-06-02 14:30:12

  党的108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曾屡次提及并论述文化自信,特别是在记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文化自信”以来,理论界围绕文化自信展开了延续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大量的文章和著作随之发表和出版。毫无疑问,文化自信已然成为理论界自觉参与讨论的1个热话题。为了进1步深化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研究,就非常有必要阐明与文化自信相干的3对重大关系。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文化自强

  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序列中,文化自觉是最具条件性的。从理论上讲,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也才会有文化自强的底气。尽人皆知,文化自觉是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的1个重要概念。根据他的论述,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特定文化历史圈子里的人对其文化及其发展历程的充分认识,对其文化的来龙去脉要有自知之明。简言之,文化自觉实际就是文化的自我反思、自我觉醒的进程。固然,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文化自觉是1个艰巨的进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构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1起,扬长避短,共同建立1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1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为此,他晚年曾将文化自觉的历程进1步精炼概括为106字原则,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因此,谈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善于把这些“逾越时空、超出国度、富有永久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宏扬起来”,传播出去。固然,我们今天谈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首先必须要有置身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全球化进程中的真实的文化自觉。这类文化自觉最少包括两层含义,1是要有对文化软实力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较量中的充分体认,2是要有对西强我弱的文化格局中文化安全的足够估计。客观地讲,在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深入地认识到,只有基于文化自觉的文化自信才是接地气的,真正立得住的,叫得响的,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自强也才是有底气的,1个真实的文化强国才是可期待可达致的。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较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最具根本性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1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何以是“4个自信”中最具根本性的自信呢?这是由文化的来源、功能和地位所决定的。从文化的来源来看,文化即人化,文化无时无刻不深深地带有人类活动的印记;从文化的功能来看,文化即化人,《周易》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文化的地位来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就此而论,1个没有文化的民族,其血脉是不通畅的,精神家园是坍塌的,没有文化浸润滋养的人民,精神是没有寄托之所、灵魂是没有栖息之地的,一样,1个没有文化的政党,注定是没有前程和希望的。因此,俯瞰当下,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被1些地方反复古调重弹的时候,当“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成为1些人的寻求和目标的时候,当“老人摔倒,管还是不管”成为1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由会问,我们到底需要1种甚么样的文化与价值?在现实中五花八门的文化错位、价值乱象的浮云眼前,我们必须保持苏醒的头脑,对文化的本性及其应有的地位心知肚明、了然于心,不畏浮云遮望眼。

  因此,只有在“4个自信”的坐标中重新审视文化自信,我们才能真正掌控其根本性之所在。唯此,也才能真正理解习近平总书记1系列重要论述背后的深意:“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坚定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究竟是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1言以蔽之,文化自信是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保驾护航的,因此,在“4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用3个“更”,不但强调了文化自信的根本性地位,而且深入准确地阐明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深层关系。

  文化自信与政党自信、国家自信、民族自信

  较之政党自信、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最具基础性的。从根本上讲,文化自信所表达的就是1个政党、1个民族、1个国家对其本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知和认可,并对其本身文化的生命力及其发展前景的深信不疑。习近平总书记以共产党人应有的气度和自信指出:“现今世界,要说哪一个政党、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里所提出的政党自信、国家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固然是文化自信。历史经验表明,“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所以质言之,政党自信来自政党的文化自信,国家自信来自国家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来自民族的文化自信。如果进1步追问,这类基础性的文化自信的底气又来自哪里呢?首先来自于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发展的母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寻求,“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构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事实上,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但来自于不断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来自于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孕育成熟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政党自信、国家自信、民族自信的基础,也是每个中国人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营养,具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没有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没有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没有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当有这个信心,每个中国人都应当有这个信心。”

TAG:
推荐阅读
图文聚焦